肝不好治膽,肺不好治大腸,心不好治小腸,一方調理 1、肝不好治膽 原因:肝與膽互為表里,肝主疏泄,膽主決斷,兩者共同調節人體的氣機運行和膽汁的分泌排泄。當肝功能失調時,往往會影響膽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導致膽的功能異常。 癥狀:脅肋脹痛或不適,口苦咽干,消化不良,尤其是油膩食物后腹脹、腹瀉,情緒波動大,易怒或抑郁,眼睛干澀、視力模糊。 參考:龍膽瀉肝湯——清瀉肝膽實火,利濕。 2、肺不好治大腸 原因:肺與大腸相表里,肺主宣發肅降,大腸主傳導糟粕。肺氣的宣降有助于大腸的傳導功能,反之,大腸的通暢也有助于肺氣的宣降。因此,肺功能不佳時,常會影響大腸的排泄功能。 癥狀:咳嗽、氣喘,便秘或大便不暢,腹脹、腹痛,皮膚干燥、易過敏等。 參考:麻子仁芄——潤腸通便,適用于肺燥腸枯引起的便秘。 3、心不好治小腸 原因:心與小腸相表里,心主血脈,小腸分清別濁,吸收營養。心火旺盛時,易移熱于小腸,導致小腸火熱,影響其功能。 癥狀:心悸、失眠,小便短赤、澀痛或尿血,口舌生瘡,煩躁不安等。 參考:導赤散——清心養陰,利水通淋,適用于心經熱盛或移熱于小腸所致的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等。 本文章只作為醫藥科普使用,不作任何藥物推薦,具體用藥情況,因人而異,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中醫##中藥##健康科普# ![]() |
|
來自: 懷寧都是好樣的 > 《心肝脾肺腎五臟膽胃大小腸膀胱三焦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