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盆最多的沙漠
打開中國地形圖,在賀蘭山西麓的阿拉善高原腹地,密集地畫著一道道細細的藍色短線。這就是騰格里沙漠中的湖泊,在那里,阿拉善的牧民親切地稱它們為“海子”。它們或咸或甜,或大或小,不僅是許多鳥類和走獸的棲息地,也是牧民世代居住生息之地。對此我們不禁好奇,為何騰格里沙漠中有那么多湖盆分布?
騰格里沙漠位于內蒙古阿拉善高原的東南部,其名字在蒙古語中意為“天”,即這片沙漠“像天一樣高遠、遼闊”。這也不奇怪,南越長城,東抵賀蘭山,西至雅布賴山與巴丹吉林沙漠相隔,南北長240公里,東西寬160公里,總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的騰格里沙漠,完全有資格稱廣闊。
作為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同內蒙古境內的其他沙漠、戈壁和沙地一樣,也是干旱氣候下的產物,深受氣候干燥程度的影響。騰格里沙漠雖然終年為西風帶控制,但由于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濕潤水汽難以到達,所以年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但年均蒸發量卻高達2258.8毫米。
再加上歷史上人們長期濫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令地表失去了植被覆蓋,在強風的風蝕作用下造就了荒漠狀態。特別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騰格里沙漠中的植被在干旱和過度放牧的雙重重壓下,遭到了嚴重破壞,從此,一望無際的沙丘開始成為這塊土地的主導景觀。
騰格里沙漠為何湖盆眾多?
但作為阿拉善高原中的斷陷盆地(銀額盆地),騰格里沙漠的大部分區域都是第三紀的殘留湖盆,特別是南部,湖盆更是星羅棋布,并有一些平坦開闊的土地。而之所以這些湖泊在如此大的蒸發強度下依然沒有干涸,有科學家認為是沙漠地下隱藏著地下河網,這些源自賀蘭山、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和黃河水沿沙層下滲入地下河,并在丘間洼地中以泉水的形式滲出后形成了湖泊。
這樣的湖泊在騰格里沙漠足有422個,所以說騰格里是中國湖盆最多的沙漠,當仁不讓。據內蒙古河套總局勘測資料顯示,騰格里沙漠的淺層承壓、半承壓水極為豐富,有100米含水層,總儲量為57億立方米,而且水質良好,是可以用于排灌的優質水源。這些湖泊所在的湖盆因有了水源,便有了綠洲,于是成為了阿拉善牧民和許多鳥獸的居住生息之地。
徒步穿越騰格里沙漠五大湖的路線圖
就拿巴彥浩特西南70公里的月亮湖來說,它藏在騰格里沙漠已有千萬年的歷史,是騰格里沙漠諸多湖泊中惟一有海岸線的原始湖泊,長3公里,寬2公里,湖畔生長著蘆葦、沙竹、白刺等植物,形成典型的沙漠綠洲,挖開湖岸表層土壤,便可露出倒伏在湖水中腐化形成的黑沙泥。湖水含硒、鐵等10余種礦物質微量元素,且極具凈化能力,湖水存留千萬年卻始終清澈。
而在月亮湖的湖畔,沙漠的“褶皺”整整齊齊,像是大型施工機械“制造”而成,其實它們是因風而成的復合型新月沙丘鏈,也就是一層新月形沙丘上層疊著次一級的新月形沙丘。當無數沙丘手手相連、層層相疊,其間點綴著綠色,仿佛構成了一大塊圖案復雜的襯布,而這塊金黃色襯布上所托舉的,則是一塊月牙形的藍色寶石,映射著沙漠里異常蔚藍的天空。
騰格里沙漠中的月亮湖
騰格里沙漠會“腰斬”黃河嗎?
目前,騰格里沙漠中湖盆(海子)、山地、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及平原等地貌交錯分布。當然沙丘還是絕對的主角,占到了71%,其中流動沙丘又占64%,大多是以高10—20米的格狀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鏈為主,在風的推動下,這些格狀沙丘呈波浪狀向賀蘭山和黃河推進。
騰格里沙漠下的包蘭鐵路
特別是寧夏中衛地區,在這里,騰格里沙漠與黃河近在咫尺,上世紀每次西風乍起,來自騰格里沙漠的沙子便會隨風而動,飄過黃河,有時甚至越過高聳的賀蘭山,肆無忌憚地飄蕩到銀川街頭,傳聞沙塵暴來時遮天蔽日,更是嚇人。甚至當地流傳著“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順口溜。
也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包蘭鐵路,硬是從騰格里沙漠與黃河之間開辟出一條鐵道,然后沿著鐵路長55公里,兩邊寬各500米展開治沙工程。幾十年下來,中衛沙坡頭附近的沙漠終于變成了綠洲,堪稱世界治沙奇跡。
中衛沙坡頭草方格治沙
當然這個奇跡,要歸功于麥草方格。看似簡簡單單的草方子,卻在沙漠邊緣發揮著防風固沙的神奇作用。而且草方格在3-5年后由于麥稈的腐朽以及大氣降水和沙土的進入,沙子表層會形成一層灰褐色的沙結皮,適宜耐寒植被如梭梭樹、花棒、檸條等耐寒植被的生長。
當然,中衛沙坡頭的治沙防護體系不只是由麥草方格組成,而是一個包括卵石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物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組成的“五帶一體”的治沙防護體系。它們在沙漠邊緣次第展開,形成了一條阻礙騰格里沙漠腰斬滔滔黃河的屏障。
穿越騰格里沙漠腹地的烏瑪高速
時至今日,針對騰格里沙漠的治沙范圍還在進一步擴大,除了在騰格里沙漠的南部修建了約32公里穿越腹地的烏瑪高速(內蒙古烏海市至青海瑪沁縣,全長990公里)外,還有大量的螞蟻森林項目在騰格里沙漠落地扎根,期待未來騰格里沙漠,舊貌換新顏!
上期回顧:既不高大也不絕美的六盤山,為何能中原王朝與游牧政權反復爭奪?
備注:本文是《西北五省合集》系列的第112章原創作品,僅為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嚴禁抄襲。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長文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