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麗 小城不大,“花園”的盛名已久。這花園如自家的樂園,人人參與共建,四季處處留芳。春天桃李爭妍,秋天菊花滿山,冬天紅梅點點,夏日則是“荷”舞清風。荷葉、蓮花、蓮蓬、蓮藕,鬧熱了小城,也給炎炎夏日注入一抹清韻。 微雨過,小荷翻,綠葉珠翠連綿,粉花嬌容初綻。早在荷月,孝昌縣鄒崗鎮新沖村千畝荷園、花園鎮長勝村、高潮二村百畝太空蓮,就火了。那一望無際的荷塘,綠云疊翠,珠露搖曳。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如紡錘,有的綻放露出金色的花蕊或嫩黃色的蓮臺,演繹一場盛大的花事。“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吟誦著詩句,一群群愛蓮的人聞著荷香而來,孩兒滴溜溜的眼珠瞅著蓮蓬,女子嬌媚的身姿與荷花媲美,男子謙謙君子的儀態與青蓮共情。花裝點了人,人悟道了花。 盛夏時節,池水高溫,雨水也帶著熱浪。荷的根莖沉潛在泥濘深處,堅如磐石,始終保持挺立的姿態,不隨波逐流,不染纖塵。人們贊它高潔,“出污泥而不染”,寓之清廉,愛之、賞之、采之、食之、詠之……在漫長歲月里,與之結緣,相生相惜。在七里湖的孝昌縣文化中心,荷花浸潤澴川文韻、書香文墨,成為市民早晚健身、學子勤讀的好去處;在校園一角,各個品種的荷花,在瑯瑯的讀書聲、啾啾的鳥鳴聲里含苞綻放;在機關大院,池里的荷花與文化墻上的青蓮洗滌身心。就連尋常百姓家,也在池塘溝渠種荷,或為季夏摘下蓮蓬賣錢,或為秋日挖出蓮藕做菜。 酷夏“荷”處找清涼,采得蓮蓬消溽暑。蓮蓬是荷花的果實,是夏日風物中清火的良藥。大暑過后,蓮蓬就在日光風露中蓬勃生長。蓮蓬在綠色華蓋中,輕褪霓裳,舉起金樽,向人們頻頻致意,似乎在說:“我很甜的,快來采吧!”采蓮之風雅在古詩詞、采蓮曲里繾綣流長,但是采起來真是不容易。我曾受同事之邀,有過體驗。 同事是書香之家,在老家借得三塊拋荒的閑田,兩塊種蓮蓬,一塊種藕,周末回去打理,怡情養性。我們戴上草帽,穿上雨衣皮褲雨靴,如全副武裝的斗士。一腳下田,淤泥淹沒小腿,荷枝撞了滿懷,大大小小的蓮蓬左一個右一個冒出來。雙腳下田,傾身去摘,荷稈攔住去路,荷葉遮住眼睛,好不容易掐一個,荷稈上的刺把雨衣扒拉得破洞百出,荷葉與草帽較勁,屢次要掀翻它。暑氣在聒噪的蟬聲里無孔不入,汗珠和著荷葉上的水珠濡濕了衣衫。大家喊著叫著:“喲,好大啊!”“看,那兒有好幾個!”“哎喲,越摘越多!”“滿了滿了。”笑聲叫聲在荷田里此起彼伏,人影在蓮葉間若隱若現,蝴蝶蜻蜓飛來飛去。同事站在田埂上喊:“抬頭,我拍照。”我們就舉起剛摘的蓮蓬,頻頻露臉。荷花淺笑盈盈,荷葉輕舒漫卷,一幅幅采蓮圖叫醒了鄉村的夏天,也讓我們后來在辦公室吹著空調吃著蓮子反復回味。 兒時的我偷蓮蓬解饞,如今的我采蓮覓真味。這味兒,是生活注入的苦心如佛,是荷香帶來的煙火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