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是中國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景區總面積達59.04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它處于平原、丘陵、湖泊與江海相銜接的地帶,三面環山,東起松木場、保俶路轉少年宮廣場北,經白沙路、環城西路、湖濱路等,南自鼓樓沿十五奎巷等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連接錢塘江北岸,西經九溪至留芳嶺,北自老和山山麓轉青芝塢北側。 其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4′45″、東經120°8′30″。這里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年降水量一般在800至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受海洋氣流影響,春秋兩季氣溫適宜,冬季最冷月均溫保持在5℃左右。因山林的作用,景區年平均相對濕度較高,為59.09%。 西湖原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后因泥沙淤塞而形成潟湖。其地質構造屬楊子淮地臺東南邊緣浙西的一部分,地勢總體上西南高東北低,西部低山區山勢陡峭,東北部毗鄰杭州灣,地勢低平。丘陵由古生代沉積巖和中生代火山巖構成,圍繞西湖水域呈馬蹄形分布。 西湖的水源來自靈隱、龍井、西山、玉皇山等經由金沙港、龍泓澗、赤山泉、長橋溪等溪流,流域面積21平方千米,平均年徑流總量約1400萬立方米,與西湖總蓄水量大致相當。湖水最深處在5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平均水深2.27米,水體容量約1429萬立方米。 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環湖四周綠蔭環抱,山色蔥蘢,畫橋煙柳,云樹籠紗。逶迤群山之間,林泉秀美,溪澗幽深。這里有眾多各具特色的公園景點,如著名的“西湖十景”(蘇堤春曉、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云、南屏晚鐘、曲院風荷、斷橋殘雪)、“新西湖十景”(云棲竹徑、寶石流霞、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以及“三評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臺云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等,它們將西湖連綴成了色彩斑斕的大花環,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陰晴雨雪獨有情韻。 西湖之美,還美在湖山與人文的渾然相融。西湖不僅有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和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這里古跡遍布,擁有眾多的文物保護單位和博物館(紀念館),如雷峰塔遺址、靈隱寺、岳飛墓(廟)、清行宮、龍井等,見證了西湖地區佛教、道教、茶禪等文化傳統的發展。自古以來,眾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描寫西湖的詩詞,還有如濟公、許仙、白娘子、李慧娘等神話傳說在當地流傳。 西湖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自隋唐以來,它一直作為重要水利工程被修建。唐代李泌采用“開陰竇”的方法將西湖水引入城內;宋代蘇軾動員百姓疏浚西湖,堆筑起了“蘇堤”;明代楊孟瑛除加寬蘇堤外,還堆筑了長堤;清代李衛開浚西湖湖道,并筑石堰數座用以蓄泄沙水入西湖。 西湖的美名由來已久,“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它擁有眾多的榮譽,198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入選“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07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如今,西湖已成為杭州的標志性景點和國內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欣賞其獨特的美景,感受其濃厚的文化氛圍。無論是漫步蘇堤、泛舟湖上,還是參觀古跡、品味傳說,西湖都能給人帶來難忘的體驗和美好的回憶。同時,西湖的保護和傳承也至關重要,人們致力于讓這顆天堂明珠更加絢麗多姿、璀璨奪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