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痰濕體質的朋友,在調理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化痰的方子,比如二陳湯、三子養親湯、溫膽湯等,在停藥后,各種痰濕癥狀往往會反復糾纏,不容易治本。 中醫講,“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本。”這句話告訴我們,痰濕的根源在于腎臟,它才是生痰最根本的地方,要根治痰濕,就得從腎去治。 怎么理解呢?類比一個生活中的事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我老家是南方的,每到夏季,家里的水泥地板就會回潮,踩上去濕漉漉的,容易打滑摔跤。有一年,父母翻修地板的時候 ,在最底層鋪了一層薄膜,然后上面再鋪水泥,就再也不潮濕了。 這個方案的核心,是用薄膜把地下的水汽做了隔離,完美地解決了水濕的問題。 人體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腎臟里的水,就如同地底下的水,要向上蒸騰蒸發。如果腎虛不固,腎臟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失常,水濕就會源源不斷的從底下冒出來。濕氣多了,就會凝聚成痰。 所以,要想根治痰濕,就要去強腎固腎,去加強腎臟的封藏能力,把水濕封藏在下焦,不讓它跑到中土里來,就能從根源上解決痰濕的問題。 出自民國神醫張錫純先生的“龍蠔理痰飲”,就利用了這樣的思路,可以說是治痰濕最徹底的方子。 龍蠔理痰飲:清半夏12g,生龍骨18g,生牡蠣18g,生赭石9g,樸硝6g,黑芝麻9g,柏子仁9g,白芍9g,陳皮6g,茯苓6g。 方子共由10味藥組成,簡單拆解一下: 第一梯隊:用半夏+陳皮+茯苓來祛除已經生成的痰濕。 這三味藥,加上甘草,實際上就是二陳湯,是化痰祖方。基本上所有化痰濕的方子,都會用它來打底,這里不再贅述。 第二梯隊,用白芍+樸硝+柏子仁來通利大小便,將痰濕濁氣從下竅排出。 方中用白芍來利尿,用樸硝來通大便,柏子仁來潤大腸,目的是保持大小二便的通暢,打開下竅通道,讓痰濕有路可出。 第三梯隊,用一味生赭石來降逆,把痰濕濁氣壓下去。 生赭石這味藥,重鎮下行,最擅長用來治胃氣上逆引起的各種癥狀,如打嗝,反酸,嘔吐等。用在這里,目的是把痰濕濁氣鎮壓下行。 赭石是礦物藥,胃不好的人,要謹慎服用,可用藥性更平和的竹茹來代替。 第四梯隊,用生龍骨+生牡蠣+黑芝麻來固腎開痰。 龍骨+牡蠣,是這個方子治本所在。龍骨收斂能量,牡蠣潛陽固澀,軟堅化痰。兩味藥經常一起配伍,是固腎調神的最佳搭檔,也是從根源上杜絕痰濕產生的一對組合。黑芝麻也是沉降的,這里為補腎助一把力。
需要注意的是,龍蠔理痰飲,是以降痰排痰化痰為主的方子,降的力量很大,針對氣虛氣陷的人來說,這個方子不是太適合。如果要用,可以搭配補中益氣丸來扶助正氣。 痰濕體質的朋友,或是遇到痰濕導致的各種怪病,用其他方子效果不是很理想時,不妨考慮一下“龍蠔理痰飲”的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