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洛克希德·馬丁、波音、BAE系統等西方大型軍火公司長期占據壟斷地位,而且有能力操縱歐美政壇風向,甚至在世界各地煽風點火以得到巨額利潤。 但是,當烏克蘭戰火被點燃后,西方軍火巨頭卻發現費力謀劃的“巨額利潤”,竟然經常被一些小公司摘了桃子。這個現象,完全顛覆了西方資本的預期。 ![]()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提出了這個奇怪現象,文章指出洛克希德·馬丁或BAE系統等大型軍事公司已經開始嚴重擔心來自小型初創公司的競爭,這種競爭造成了這些軍火巨頭“數以十億美元”的訂單缺失。 其中無人機是最典型的例子,在俄烏戰爭爆發后,各種無人機尤其是小型商用無人機凸顯了巨大的軍事價值,而且戰場上還發明了許多應用方法,極大拓展了小型無人機的用途,也因此產生了數十萬架小型無人機的需求。然而,這些訂單需求都被一些初創公司搶走,幾乎沒有西方軍火巨頭的份兒,尤其是長期壟斷飛機制造的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BAE系統公司,完全拿不出有競爭力的小型無人機產品。 ![]() 據了解,針對烏克蘭當局提出的大量FPV無人機訂單,不僅歐洲的一些小公司積極響應,烏克蘭國內也有一些小作坊式公司紛紛拿出了“車庫組裝的FPV無人機”。幾個人,幾副螺絲刀和焊槍,就能攢出大量的FPV無人機,而且真能滿足烏克蘭軍隊的需要。 成千上萬的“車庫組裝”FPV無人機,給烏克蘭戰局造成了翻天覆地的改變,“500美元的無人機擊敗500萬美元的M1坦克”在俄烏戰爭已經不是新鮮事,包括傳統的坦克、裝甲車、火炮、轟炸機的作戰模式都受到深刻影響。不僅如此,FPV無人機由于價格低廉、靈活性和打擊精度極高,戰場效率甚至超過傳統的反坦克導彈。以至于,當前俄烏雙方幾乎都將FPV無人機當作最主要的反坦克手段,諸如“陶”、“短號”、“標槍”、NLOW等等反坦克導彈都使用得越來越少。 ![]() 不僅是無人機,還有一些民用車也成為了烏克蘭戰場的新寵,包括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和民用全地形車等等,由于越野性能好,再加上隱蔽性優勢,在戰場上逐漸開始替代裝甲車,成為參戰雙方步兵的主力交通工具,甚至一線部隊出現了“淘汰裝甲車,組建輪式騎兵”的呼聲。然而,這些民用車輛也都來自一些小公司,本來都是西方軍火巨頭看不上眼的低端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大型軍火公司不僅搶不到FPV無人機的巨大市場,就連傳統武器的市場都開始遭到無人機、電動車等廉價產品的擠壓,價格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的導彈、坦克、戰斗機和大型無人機,市場競爭力在這些小公司快速推出的新產品面前都顯得軟弱無力。 ![]() 西方軍火巨頭,為什么競爭不過一些小公司呢?《金融時報》提出了兩個原因:首先,軍事領域創新總是瞬間的,是對此時、此地等特殊要求的反應;其次,所有這些發明幾乎都是已存在技術的組合,最好是易于獲得的,沒有太多事情需要完全從頭開始完成。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小公司反而更能夠響應烏克蘭戰場出現的新需求,甚至這些“烏克蘭需求”專門催生了一些初創型公司。相反,大型軍火公司的武器項目研發過程動輒就是幾年時間,令人頭疼的“大公司病”也拖慢了產品的快速研發和改進,完全跟不上戰場的新變化。 ![]() 筆者認為,從西方軍火巨頭的角度看,任何戰爭的打法,最好都是按照他們提前十幾年、幾十年預想到的那些模式。這樣,西方軍火巨頭就能提前規劃開發項目和生產線,穩穩地收割高額利潤。不僅如此,一種武器最好能夠賣上幾十年,不需要花費太多額外的研制成本,最好賣價還越來越貴,還能從全世界的武器用戶源源不斷收獲升級和維修的費用。 M1坦克、布雷德利步兵戰車、F-16戰斗機、標槍反坦克導彈、毒刺防空導彈等等,哪一個不是如此?這些幾十年前開發的武器,偏偏還都是當前美國極力向烏克蘭推銷的“先進武器”。 ![]() 《金融時報》還強調了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這些商用無人機根本不是“廚房造出來”的手工業品,而是依托于一個強大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鏈,包括動力系統、控制系統、攝像頭、鋰離子電池等等,都是這個工業體系提供的,最終由一些小型公司甚至作坊組裝而成。 但是英媒卻沒有深入探討更多內容,需要筆者在這里補充分析:這個強大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鏈,才是小公司在市場競爭中擊敗西方軍火巨頭的關鍵原因。但是,這個所謂的“強大工業體系”,真的是產業空心化的美國提供的嗎?真相不言而喻。 ![]() 西方軍火巨頭的競爭力困境,就在于這些軍火巨頭的武器生產,依托于美國和歐洲的工業體系,這套體系早已經腐朽不堪,花費幾倍的成本卻造不出足夠的155毫米炮彈,就是一個有力證明。 而那些小型初創公司(哪怕是烏克蘭的小作坊)依托的卻是另一套非美國的工業體系,這些細節卻是《金融時報》不敢進一步深入的內容了。(作者:陶慕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