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說:百家有好女,萬家無好媳。 結婚以后才發現爸媽養了二十幾年,都沒怎么對爸媽好,結果一結婚對公婆比對自己爸媽還要好。 兒媳不干活就叫懶,自己女兒不干活就叫享福。 結婚以后才知道,爸媽以為你快要飯了,公婆以為你富得快流油了。 從未享過婆家的福,卻吃遍了婆家給的苦。 百家有好女,萬家無好媳, 家庭關系中,在有些婆婆的心里,兒子不孝,是媳婦指使的,孫子跟自己不親,是兒媳婦教的,日子沒過好,也都怪兒媳婦。 你發現沒有,在有些婆婆的眼里,兒子永遠都是沒有錯,錯的都是兒媳婦這個外人。 只要發生婆媳矛盾,所有人都指責兒媳婦,說是兒媳婦這兒不好那不好。 01 兒媳不干活就叫懶,自己女兒不干活就叫享福。 閨女不干活叫享福,兒媳婦不干活就叫懶,女婿不養岳父母那叫正常,兒媳不養公婆那叫不孝,女婿一年不看望岳父母那叫正常,兒媳婦半年不看公婆那叫不懂事,十個岳母九個疼女婿,十個婆婆九個厭兒媳。 在網上看到,一對老年夫婦的抱怨:他們的兒媳已經三年沒有上班,整天在家享受公婆的照顧,而兒媳的母親卻對此表示理解,認為女兒嫁人就是去享福的。 作為公婆不僅養著兒媳,還要為她的生活買單。 這種行為讓人感到不解和不滿,畢竟公婆年齡大了,賺錢不多。 兒媳更應該承擔起家庭責任,而不是在家躺平,公婆幫忙那是情分,不是你擺爛的理由。 作為女兒的母親,在理解和支持的同時,更應該告訴自己的女兒要獨立,不能有依賴。 當然,女兒嫁人能享福那是最好的結局,公婆照顧兒媳也是理所應當的,而一個家庭的興旺離不開所有人的努力。 女人應該追求獨立和自主,而不是依賴他人的養活。 兒媳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家庭的幸福付出勞動,而不是沉溺于被人養活的世界里。 在家庭關系中,我們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溝通,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抱怨。 02 結婚以后才知道,爸媽以為你快要飯了,公婆以為你富得快流油了。 平常給錢給父母,他們一分錢都不要你的,說你沒錢,你生活中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了,用錢的地方也特別多,他們還經常會給你錢,買些吃的東西給你送過去。 對此,同事張小姐說起了她的親身經歷,有一次張小姐叫老公給她媽媽充了一百元的話費,第二天一早,她媽媽就把一百塊錢放在客廳的茶幾上。 張小姐看著這一百元心里不是滋味,心情一下子低落到谷底。 一方面心疼父母不能心安理得的花她的錢,一方面又內疚自己生活為什么不好點。 同是父母,娘家從不輕易花我的錢,叫幫忙買東西也會給回錢我們,他們總是心疼我說我花錢的地方多,有小孩要養,老家房子沒蓋等等,不肯花我們的錢。 但婆家這邊對待錢是完全不同的態度了,婆家這邊反而叫自己沒錢,喊窮,生怕你找他們要錢,惦記著他們的錢。 他們有多少錢,你根本不知道,吃的用的大多數都是你在買,買來都是大家一起吃的,用的,他們買什么東西都舍不得,還在說他們沒錢,以為你實在是富得流油。 一個沒多少錢但是經常給你錢,給你送吃的東西;一個有錢舍不得花經常在叫窮,生怕你要花他們的錢。 娘家是一個拼命的幫,婆家是一個拼命的防。 03 從未享過婆家的福,卻吃遍了婆家給的苦。 有人這樣告訴女人:父母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是讓你享福來的,不是讓你來遭罪的,更不是讓你給男人當牛做馬的。 也不是讓你到婆家去還債的,因為你娘家不欠婆家的債,你也不欠你老公的債,為什么你到了婆家就得吃苦受罪? 沒享過婆家的福,卻嘗遍了婆家的苦,他們還覺得你不知足,父母把你養大不是讓你來受委屈的。 你不欠公婆一個好兒媳,也不欠老公一個好妻子,沒必要去按照他們的喜好去生活。 劉震云的一句話,讓我們破防:“找不到媳婦全家急,找到媳婦全家欺,十家有好女,百家無好媳,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婆婆再好不是媽,婆家再好不是家。” 他的話語如同一面鏡子,照出我們內心的矛盾。 現實何嘗不是這樣,閨女不干活叫享福,兒媳不干活就叫懶;女婿不養岳父母叫正常,兒媳不養公婆叫不孝。 聰明的婆婆懂得不急于跟你爭長論短,心想你們小兩口的日子,應該自己去過,自己無權干涉。 做兒媳婦的,應該和婆婆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把婆媳關系搞好,一家人要和和睦睦,讓家里每個人都保持一個好心情,生活就會越來越幸福。 愿世界所有同頻的人都可以在這里相逢。我是輝叔叔,感謝您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