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心者,乃身之主,靈之府,意之源也。心平則疾愈,心靜則理通,心明則情真,心定則秋守,心誠則人感,心慧則憂解。此六能者,實乃人生之至理,世情之真諦也。 心平者,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世間煩惱三千,疾病百種,多起于心之躁亂。若心平氣和,不為外物所擾,不為榮辱所驚,則氣血通暢,陰陽調和。心平如鏡,能映萬物之本真;心平如水,能容百川之流注。怒則傷身,憂則損神,唯心平可化嗔怒為祥和,轉憂思為寧靜。故曰:心平能愈三千疾。 心靜者,似幽谷深潭,寂然不動。 世事紛紜,萬理繁雜,若心浮氣躁,終難得其要領。唯心靜如水,方能洞察秋毫,通徹事理。心靜則思緒清明,不為喧囂所蔽;心靜則智慧內生,不為迷惑所困。觀古今之賢達,皆能于寧靜中悟大道,于淡泊中明至理。諸葛孔明,靜以修身,淡泊明志,遂能謀定天下;陶潛靖節,心遠地偏,悠然見山,方得詩韻天成。是以,心靜可通萬事理。 心明者,若皓月當空,纖毫畢現。 人情冷暖,真偽難辨,心明方能識真情。心明則不為虛言所惑,不為巧飾所迷;心明則能察言觀色,洞徹人心。真誠之友誼,如金石之堅;虛偽之情誼,若朝露之逝。心明者,能辨真心之關愛,能識假意之奉承。以心明之眼,觀世間百態,方能擇善而從,遠惡而避。故云:心明能辨真偽情。 心定者,猶磐石之固,堅定不移。 紅塵滾滾,誘惑無數,心若不定,必隨波逐流,迷失自我。心定者,有守有為,能于繁華中守一方寧靜,于喧囂中守一份初心。蘇武牧羊,心定于漢節,雖困厄而不屈;管寧割席,心定于高潔,雖富貴而不淫。心定,則能抵御外物之侵蝕,堅守內心之準則。守得一心定,方得秋實滿。是以言:心定能守一方秋。 心誠者,像暖陽普照,萬物感懷。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心誠則意真,情真則動人。與人交往,心誠則能得真心相待;處世行事,心誠則能獲信任支持。商鞅徙木立信,以誠心變法強秦;尾生抱柱守約,以誠信留名千古。心誠者,能感天地之正氣,能動人神之慈悲。故有云:心誠能感天地人。 心慧者,似明燈指路,破暗除迷。 千古憂愁,萬般困惑,皆因心之愚鈍。心慧則能明事理,知進退,解疑惑。心慧者,能以睿智之思洞察世事,能以豁達之胸懷包容萬物。孔子博學多聞,心慧而創儒家經典;老子清靜無為,心慧而著道德真經。心慧之人,不為困境所阻,不為挫折所餒。以心慧之光,驅散陰霾,照亮前程。故曰:心慧能解千古憂。 嗟乎!心之六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心平為基,心靜為梁,心明為窗,心定為柱,心誠為瓦,心慧為頂。具此六能者,心之殿堂巍峨壯麗,人生之路光明坦蕩。吾輩當修心養性,培此六能,以達心靈之寧靜、智慧之通達、品德之高尚。則世間煩惱可消,憂愁可解,真情可守,事理可明,人心可感,困惑可除。愿諸君共勵之,同臻此心之妙境,共享人生之美好! |
|
來自: 志旭cb135qm6x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