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云說:“蟬不懂禪,枉稱知了;吏只為利,枉為公仆;蛙只會哇,枉叫田雞;男人畏難,枉為丈夫;醫為利益,枉穿白衣。鱉不知數,枉稱王八。 寧在人前全不會,莫在人前會不全,萬丈深淵終有底,三寸人心不可量。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做事先學做人,易經中的“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修身做人的道理:一個人的財富,名望及地位再高,如果缺少自我約束,做出觸碰道德紅線的事來,或者為一己之私,做出損害他人利益的事,這樣的行為遲早會導致眾叛親離,被他人唾棄。 一個不講信用的、沒有智慧的、不講禮貌的、沒有義氣的、不講仁愛的、沒有德行的人,他就違背了常道,違背了天道,也無法享受人天福報,也無福享受,更大的力量會自然的平衡。 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在忽略自己德行的基礎上,一味賣弄自己的智巧,看似是聰明的行為,甚至表面上也因為自己的賣弄而得到利益,但是實際上在賣弄智巧的同時,也留下了看不見的禍患,輸掉的也是未來的人生。 一個人憑借運氣得到的事物,都會憑著自己的智慧缺失而失去。沒有人能夠憑僥幸獲得任何事物,因為當一件事物并不存在于他的理性認知之中,或者說并不是以他的智慧和德行烘托所產生的事物,都會因為自身的輕浮,而讓這些事情用另外一種方式失去。 《莊子》:“不貪求德行之外的福報,就不會有莫名而來的禍害。”有些東西注定是你的,你不用強求也會來到你的身邊,有些東西注定不是你的,即便來到你的身邊你也守不住,而且還會給你帶來災禍。 古人云:“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禍;善行善德而受磨難,多有后福。”一個人得到了和自己品德不相符的財富,只會讓這些財富壓垮自己。因為沒有品德的人,在過多或者來得容易的財富面前,會迷失自己的心智,讓欲望吞噬自己。 有福之人不必忙,無福之人跑斷腸。你希望 事事順遂,就一定要懂得積福。不積福報總有一天會把福報吃完,沒有福報處處是苦。 一個人的福報是修來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付出無所圖福報自來。多行善事,多積德!助人終究助自己! ![]() |
|
來自: 昵稱52111511 >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