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老底子事 憶老底子人 訴老底子情 蕩蕩馬路 感受一下上海最美的街弄 生活茍且 不能阻擋阿拉懷舊的心扉 上海有的路很長,有的路則很短。但這不妨礙它們以獨特的姿態存在著。每一棟建筑,每一條街弄,每一抹綠蔭......都有不尋常的故事和意蘊。值此五月春光明麗之際,跟牢小編,一道尋找路浪向個精彩吧! ![]() 上海虹口區的甜愛路,被譽為上海“最浪漫”的道路。路口設一只特別的愛情郵筒(愛心郵筒),從這座愛心郵筒遞出的每一封信函,都將被蓋上一枚英文愛的郵戳,讓收件人通過這個郵戳感受一份愛心與浪漫,留作永久的紀念和收藏。郵筒、郵戳,和道路兩側由28首中外著名愛情詩篇組成的“愛情墻”,將讓這條浪漫之路在2020年煥發出新的甜蜜氣息。年輕的情侶們總是在路邊的涂鴉墻打卡,寫上他們的愛意 紀念他們的感情 這是屬于他們直率的表達。 ![]() 馬路兩側滿是陰翳的法國梧桐和精美的洋房。思南路除了擁有當年法租界上小馬路的共同特征外,還有著不同于其它馬路的獨特吸引力:二十幾幢花園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樣式——是城市歷史的活話本。靜靜的訴說著路兩旁上海的歷史,每一棟建筑物都是一個故事。 ![]() 衡山路緊臨領館區,道路兩旁繁茂的法國梧桐和林蔭中頗具特色的各類高檔歐陸建筑,為衡山路增添了濃郁的異國文化氣息。衡山路是上海最負盛名的休閑娛樂一條街。逛街泡吧來衡山路已經是當下年輕人的不二選擇。 ![]() 修筑于1925年,屬于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新華路的所在地原來是農田。此后發展為安靜的高級住宅區,不少外國僑民居住于此。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租界時,將其改名為察哈爾路。1947年以靠近凱旋路的一座小寺廟“法華禪寺”及其北面的古鎮法華鎮改名為法華路。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改名為“新華路”。法國人優雅的特點被這條路延續了下來。 ![]() 汪公館就位于愚園路上,有關這處住宅的最出名的故事版本要數在這里演繹的“金屋藏嬌”的典故。國民黨要員王伯群喜歡上了交大的校花,為藏美人,不惜接人饋贈,將如此一座英國莊園式的豪宅拿出來藏嬌。不料,未過多時,東窗事發,王伯群因接下這處來路不明的房子,遭貶。又因這則故事里還有一位神秘的美女主角,一時間在當時的上海被炒得沸沸揚揚。 這幢房屋后來一度成為汪精衛的公館。想來這個在歷史上高起低落的人物,當年住在這樣的一所房子里,有無想過它的前主人曾于此倒霉透頂。房子在建國后一直是青少年教育活動的基地,從現在的房主那里,得不到更多史料,也不知被鎖在哪個檔案柜內,也可能早已散落了。 ![]() 武康路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沿線有優秀歷史建筑總計14處,保留歷史建筑37處 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巴金故居,武康大樓,網紅咖啡Arabica都在這里。滿大街的法國梧桐和殖民時期的建筑,很適合拍照和閑逛。武康大樓是地標,也是《色戒》的取景地。現在網紅不來武康路打卡 應該就是沒有來過上海了吧。 ![]() 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不過兩三百米的小馬路看似不起眼卻一點都不平凡這里匯聚了許多上海老牌的出版社、雜志社……每一處都有故事。 ![]() 巨鹿路原名巨籟達路(Rue Ratard),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當時屬于越界筑路性質,以法國駐滬領事巨籟達命名。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租界時改名鉅鹿路。1966年改名巨鹿路。巨鹿路沿路傳統上為住宅區,著名住宅包括675-681號劉吉生住宅(今上海市作家協會)、889號亞細亞火油公司住宅、820號景華新村等。 ![]() 淮海路不用多說了 上海最最有名氣的商業街 所有全上海公認的最摩登、最時尚、最有“腔調”和情調的街道;淮海中路林立的現代化建筑、時尚名品薈萃、溫馨典雅的購物環境、眾多高檔餐飲娛樂名店以及優越的酒店服務為淮海中路商圈增色不少。以高雅浪漫著稱的百年淮海路,是一個眾人眼中華貴雍容的購物天堂。 ![]() 多倫路與上海的豫園老街、靜安寺、南京路相比,沒有他們的奢華輝煌,顯得有點不起眼。然而這條外觀看似平凡的小馬路,它卻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臥虎藏龍之地,二十世紀初文化界重地,也是許多彪炳史冊的文壇名流曾經工作與居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魯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等,臺灣作家白先勇也在這里的白公館里度過童年。 來源:網絡 我知道你在看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