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唐蜀華教授辨治胸痹的經驗擷英

     仁哥文檔 2024-08-20 發布于湖南

    中國中醫急癥2018年第12期

    唐蜀華教授辨治胸痹的經驗擷英

    *胡連霞1 王振興2△

    (1.南京中醫藥大學;2.江蘇省中醫院)

    【摘要】 唐蜀華教授提出胸痹為“本虛標實”證,本在氣陰兩虛,實多見痰瘀熱。以“補、通、清”為治法,運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痰清熱”法進行辨治,注重“痰”“瘀”“熱”并重的基礎上采用自擬精靈方加減治療胸痹,多年來療效頗佳。

    唐蜀華教授,主任中醫師,曾任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南京中醫藥大學(師承)博士研究生導師,系第4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者。

    唐教授學驗豐富,思路獨特,博覽群書,猶擅長心內科疾病的診治,對胸痹的辨治頗有獨到見解。其基于中醫“本虛標實”和“方從證走”原則指導下治療胸痹的經驗方:精靈方特色鮮明,在臨床實踐中療效顯著。筆者有幸隨師侍診,收益頗豐,現將唐老師治療治療胸痹的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1 胸痹病因病機

    胸痹是以胸部滿悶,胸痛,甚或胸痛徹背,甚則卒然而亡的一類病證。中醫學很早就有關于胸痹的記載,如《金匱要略》“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唐教授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對胸痹的獨到見解。其認為胸痹心痛實乃“本虛標實”之證,病理過程與“虛、瘀、痰、熱”關系緊密。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也曾對胸痹認識拓展至“陽虛陰厥”,提出胸痹為陽氣虛所致。由此可知對“氣陰兩虛”致胸痹的認識存在已久。現代醫家多從“痰瘀”立論,李以義等認為痰瘀互結為胸痹基本病機[1];李曉等認為心脈瘀阻為本病關鍵,繼則出現血瘀痰濁,痰濁與血瘀,相互作用發為胸痹[2]。

    1.1 本在“氣陰兩虛” 

    唐教授認為本病病位雖在心,但其病機根本在于氣陰兩虛,痰瘀熱阻滯脈絡。心主血脈的功能全賴氣得推動作用。氣虛則血液溢出脈外或流動緩慢,瘀阻心脈,或心絡失養發為心痛。或因年過半百,臟腑漸衰,脾氣虛致運化失職,津液不得輸布,水濕內停,痰瘀繼生;或不能轉化肥甘厚味,則痰熱內生,營血阻滯,心脈痹阻,且現代研究表明血脂即“微觀之痰”,冠心病為冠脈粥樣變性或斑塊形成所致,說明脾氣虛可加快斑塊形成;或因情志不暢,肝失疏泄,氣機郁滯,甚或氣郁化火,成痰成瘀成毒,痹阻心脈,釀致胸痹。腎為一身之根本,中醫學認為“窮必極腎”,指出機體五臟六腑的虛損最終都會累及于腎。

    腎為水火之宅,內蘊真陰,“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滋”,且胸痹多發于中老年人,因其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腎陰虧虛,則腎血化生不足,脈道失于濡養,則功能受損可致本病;腎又內寄元陽,陰虛必及陽,腎陽虧虛,蒸騰氣化失司,可影響“心主血脈”的功能,致運血無力。《醫林改錯》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液停留而為瘀”。

    因此久致氣滯血瘀,脈道阻塞發為本病;腎氣虧虛,亦可致脾臟失溫,脾失健運,致使膏脂轉化失調,生成痰濕;或水不涵木,肝臟疏泄失職,氣機不暢,氣滯痰凝,而成本病。《壽世保元》云“人之病,多由腎虛所致”。指出腎為一身先天之本,腎的陰陽虧虛,則疾病乃發。中醫經典又曰“腎之液,入心而為血”,說明腎精滋養血氣,人的蓬勃朝氣由下而上,最后必脈達至心,心在腎的滋生下,氣血旺盛,神明有主,血循常道。

    結合“肝和則血安”,若肝腎陰虧,心腎不交,上沖于心,則心血不盛,心脈失養,發為心痛;若陰虛日久損及陽,不能鼓動心陽,則心陽不振,或帥血無力,血液停滯或溢出脈外,成瘀,日久化熱成毒;或陰寒邪氣內侵,或陰虛內熱生,上灼心肺,宣發肅降失節,水液內積,成痰、飲;或損及脾胃,運化失調,痰濁內生;或累及肝臟,氣機失于疏泄,逆亂上沖于心,均可致心痛。

    1.2 實以“痰、瘀、熱”多見 《內經》云“心病熱者,熱爭則卒心痛”,提出熱與胸痹相關[3]。 《醫學舉要》《機要》等提出熱至胸痹者,為實者,清熱解毒;為虛火者,或補或溫。為虛者,即氣陰虛所致,在此,主要討論為實者。瘀、痰實為有形之邪,或為心痛的病因,或為病理產物。《黃帝內經》云“血滯則不通”。《金匱要略》提出“內結為血瘀”。

    葉天士提出“久病必治絡,謂病久氣血推行不利,血絡之中必有瘀凝”。有形之邪或直接痹阻心絡,或阻礙氣機,郁而生熱;或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容易滋礙脾胃,升降失常,致水谷、津液運化不利,聚而為痰,為瘀,阻滯氣血,日久可蘊積生熱。郁熱一旦形成,或煎熬津液,加重痰濁;或燔灼血液,加重血阻;或耗氣傷陰,加重胸痹本虛;或熏灼肝臟,加重血瘀;或損傷脈道,或煉液成痰,藩血成瘀,痰瘀熱互結,聚于脈道,均可導致此病的發生。

    甚或郁熱日積為火,成毒,“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火毒閉阻心經成厥。

    現代老年醫學[4]提出“年高者,胸陽不振,代謝異常,易成痰濁、血瘀”,可見“瘀”“痰”與“熱”在胸痹心痛中的重要地位[5-6]。 且胸痹患者臨床病機復雜,或兼有氣滯、寒凝等有形之邪,須謹慎辨證,不可拘泥。

    2 胸痹的治法治則

    2.1 整體治療  《金匱要略》云“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古代醫家提出上焦胸陽不振,下焦陰寒內盛,乘機上犯,以致胸痹。現代醫家多從“痰瘀”立論。唐老在胸痹診療時,強調辨證時首當明辨病情輕重緩急,病情輕者,疼痛持續時間短暫;病情重者,持續時間長,且反復發作,若疼痛持續數小時乃至數日者則為重癥、急癥。次則辨別虛實、標本主次。

    初期多有痰瘀熱,以標實為主,又當辨明瘀熱、痰瘀、痰熱的偏盛。瘀熱以胸痛部位固定,口干,舌紅紫暗有瘀斑,脈澀或結代為辨證要點;痰瘀以胸部悶痛,咯吐白痰,肢體沉重,舌暗紫苔白膩,脈弦滑或結或澀為辨證要點;痰熱以胸痛,咯吐黃痰,舌紅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后期則以本虛為主,需分清氣陰虛、陽虛之偏盛。唐師主張“本虛標實”貫穿胸痹全程,治療上以益氣養陰、化痰活血清熱為基本大法,自擬精靈方[7](制黃精、靈芝、虎杖、絞股藍、漏蘆、姜黃)進行加減。

    方以黃精、靈芝為君藥。黃精藥性平和,靈芝性溫能補,二藥合用,補而不燥,滋而不膩,既可補養氣血,又可滋補肝腎之陰,且有清熱之功。絞股藍、虎杖為臣,既能輔佐君藥補虛,又可散瘀止痛,化痰清熱。佐以漏蘆、姜黃,助臣藥清熱通絡之效,且入血祛瘀,化“無形之痰”。

    現代臨床研究表明黃精、靈芝、虎杖、姜黃、絞股藍、漏蘆等具有抑制心室重構、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及降脂的作用[8-12]。且動物實驗及臨床均證實了精靈方能降低血液黏度,抗炎,降脂,且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及冠脈內皮功能[13]。

    最后需分清虛證、實證之不同類型。唐老認為當法隨證走,方從證出,四診合參,隨證加減,強調整體治療,并推崇中西醫結合,從而達到對胸痹的最佳防治效果,在本病的治療上獨具匠心。

    如偏氣血虧虛、陰津耗散者,常合用人參養榮湯及生脈散。

    夾有汗出明顯者,龍骨、牡蠣益陰斂汗;

    寐差者,伏神木、酸棗仁、柏子仁。

    如氣虛明顯者,伴有短氣自汗,神疲乏力者,加用黃芪、黨參、白術、防風等益氣斂陰之品。

    如伴有畏寒怕冷,易傷風感冒者,加用桂枝、枳實等藥物,既可溫陽,又能行氣化瘀。

    如痰濕偏盛,伴有肢體沉重,痰多,苔白膩者,溫膽湯寬胸理氣,或法半夏、陳皮、膽南星等祛濕化痰,或加用干姜、山藥健脾溫中祛濕。

    如伴脘腹脹悶、納呆者,加蔻仁、砂仁等理氣健脾之品。

    如熱盛者,小陷胸湯加減,或合用黃連、黃芩、連翹、竹茹、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品,以清熱祛瘀。

    如對血瘀重證者,加用郁金、延胡索、丹參、水蛭、地龍等加強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如陽虛者,加用溫陽宣痹、益氣活血的枳實薤白桂枝湯;

    如氣滯明顯者,梔子豉湯及柴胡疏肝散加味,既可疏肝解郁,又能理氣止痛。

    如肢體麻木加豨薟草、雞血藤等藤類藥物以祛風通絡、活血養血。

    且應認識到中醫藥的局限性,如急性冠脈綜合征,冠脈有形之瘀需疾去也,可行PCI治療,隨后辨證予中藥投之。

    2.2 重視清補之品  唐教授認為胸痹雖為本虛之證,但是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只遵循“扶正祛邪”,用大溫大熱之溫補之藥,如附子、肉桂、干姜等,則會使痰瘀熱不易消退,或助長標實之邪,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邪氣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

    需用清補之品,如黃精、黃芪、白術等,達到“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的效果,有的放矢地疏通經絡、清除毒素,調和氣血,修復臟腑,使元氣得以濡養,陰陽氣血得以充盈。

    2.3 注重 “雙心同治” 由于冠心病患者缺乏對本病發展及預后的認識,心理負擔常常過重,而產生焦慮、抑郁等癥狀,稱之為“雙心疾病”[14]。 二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往往致使胸痹的病情加重。故而唐老主張從“形神一體觀”論治本病,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及安慰,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并鼓勵其積極地正視病情,另一方面加用黃芪、白術、茯苓、甘松、茯神木、酸棗仁、龍骨、牡蠣等藥物來益氣養心、安神定志。

    2.4 五臟同調  中醫學辨證論治以整體觀念為指導,唐教授雖認為“氣陰兩虛”為本病的主要病機,但與其他臟器功能在生理、病理上都相互影響。心為君主之官,主血脈;肺主氣,朝百脈;肝主疏泄,調節全身氣機的升降;脾胃為氣血化生之源;腎為先天之本,蘊含元陰元陽,五臟相合,氣血陰陽平和,邪不可干。因而,治療動胸痹時要從整體出發,綜合考慮,多臟同治,不應拘泥于一臟,延誤病情。

    2.5 氣血痰瘀同治 機體的勃勃生機表現在氣血上,通過氣血的循行,人的機體功能各得其所。據此,唐老根據胸痹的特點,提出氣血痰瘀同治,可有效達到“防斑、穩斑、消斑”的功效。《素問》“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說明任何疾病都必然有著氣血的異常改變,而現代醫學也證明動脈粥樣硬化與新陳代謝的關系密切。夏昱等認為脂質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15]。邱月娜等認為膽固醇和脂肪即中醫所說“痰瘀”,其在動脈內沉淀,由此導致動脈內膜增厚、管腔狹窄、彈性減弱或血管壁粗糙等[16]。

    2.6 善用蟲類藥物 胸痹病理因素主要是 “痰”“瘀”“熱”,其病在脈絡,屬頑癥[17]。唐老指出,非蟲類藥搜剔入絡,走竄全身而不能顯效。草木類的活血化瘀藥,味輕性淡往往力所不及,蟲類藥,如水蛭、地龍等多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行氣通脈走竄之功,能使機體熱毒散、痰瘀消。吳鞠通也曾提出“以食血之蟲,飛者走絡中氣分,走者走絡中血分,可謂無微不入,無堅不破”。

    2.7 治調并重 唐老特別強調患者日常調護的重要性,即最主要的是醫師積極治療與本病相關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其次患者需合理飲食,多食五谷雜糧,最后患者平日可通過積極鍛煉身體,針灸、服食膏方等調理達到扶正,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3 典型病例

    患某,女性,72歲,2018年3月12日初診。因“胸悶痛反復發作8年余,加重1周”就診。既往冠心病病史8年余,2010年行PCI術,左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服用波立維、倍他樂可、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阿托伐他汀鈣片、壓氏達等。

    刻下:胸悶胸痛時作,伴左肩部放射痛,口咽干燥,倦怠乏力,四肢沉重,心煩不寐,腹脹,納可,且嗜肥甘厚味,二便調。觀其舌紅,邊有齒痕,苔黃膩,脈弦細澀。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律,陳舊性心肌梗死。肌鈣蛋白及心肌酶譜等未見異常。

    辨證屬于氣陰兩虛、痰瘀熱結證,治以益氣養陰安神,化痰活血清熱解毒。

    方用:黃精15 g,菌靈芝15 g,丹參20 g,姜黃10 g,紅花 10 g,虎杖 15 g,絞股藍 10 g,漏蘆 15 g,法半夏 10 g,陳皮 6 g,茯苓 10 g,白術 10 g,炙黃芪 15 g,甘松10 g,茯神木15 g。14劑煎服,每日1劑。

    2018年4月2日復診,服藥后胸悶胸痛發作次數較前明顯減少,四肢沉重、心煩仍有,納寐可,二便正常。治法循活血燥濕化痰。原方去甘松,加柴胡10 g,竹茹10 g,膽南星10 g。繼服14劑。不適隨診。

    按語:患者為冠心病PCI術后,已有完善的西醫治療方案,仍有胸痛胸悶發作,檢查結果未見明顯異常,結合舌脈,辨證屬氣陰兩虛,痰瘀熱結證,兼有心神不安。治以益氣養陰安神,化痰活血清熱解毒。方用黃芪、白術補養心氣,黃精養陰;紅花、丹參、漏蘆、姜黃活血祛瘀、疏通脈絡;半夏、陳皮、茯苓健脾化痰燥濕;絞股藍、虎杖清熱。心氣虧虛,痰瘀熱內阻,心神失養,故心悸不寧。遂用甘松、茯神木寧心定悸。全方選藥精當,配伍合理,諸藥相合,共奏益氣養陰、活血化痰清熱、安神寧志之功。

    4 小 結

    唐教授提出胸痹的又一治療原則補、通、清及以益氣養陰、化痰活血清熱為基本大法的治法方藥,豐富了中醫學關于胸痹論治的觀點,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進一步探索。且唐教授尤其指出胸痹心痛亦不乏痰瘀互結、氣滯血瘀、寒凝心脈等其他病因所致者,因此在滋補肝腎、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治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病理,注意病與證結合,尤其重辨證,配伍理氣化痰、健脾祛濕、溫陽宣痹的中藥,以求標本同治。并提出治病應重視“未病防病,既病防變”,把握病機之先兆,審時度勢,積極控制病情。

    參考文獻[1]石永貴,黃子豪,何曉倩,等.李以義從痰瘀論治胸痹經驗[J].現代中醫藥,2016,36(5):1-3.[2]張穎姝,李曉.李曉教授治療氣虛血瘀型胸痹經驗[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11):66.[3]欒杰男,鞏琪.芻議胸痹心痛熱證[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5,19(7):48-49.[4]林孝正.老年病從虛、痰、瘀論治[A].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虛證與老年病專業委員會.第八次全國中西醫結合虛證與老年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虛證與老年病專業委員會,2005:2.[5]王亞寬,莫小飛.王振濤教授從痰、虛、瘀論治胸痹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2):241,288.[6]其其格,王偉,胡立勝,等.9790例冠心病心絞痛辨證分型文獻統計分析[J].山西中醫,2008,24(10):31-33.[7]周美惠.益氣養陰、清熱化痰活血法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7.[8]韋素珍,黃艷蓮,陸貽遜,等.黃精提取液對老齡小鼠心、腦SOD 和 MDA 含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0,7(9):31-32.[9]黃稚蘭,葉廣炎.靈芝對離體蛙心作用的觀察[J].嘉應學院學報,1999,17(6):44-45.[10]王君,方芳.虎杖苷在心腦血管系統的藥理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2,18(13):2105-2107.[11]蔡永江,張秀婷.絞股藍茶飲預防高血脂誘發心腦血管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8,2(9):91.[12]陳琳琳.姜黃素對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4.[13]周美惠.益氣養陰、清熱化痰活血法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7.[14]李劍穎,魏素麗,徐亞輝,等.“心臟疾病”與“心理疾病”的相關性與治療[J].中醫臨床研究,2017,9(36):10-11.[15]夏昱.脂類代謝異常與疾病[J].河南醫學研究,1996,5(3):271-275.[16]邱月娜,王凌.代謝綜合征痰瘀互結證與動脈硬化關系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1):43-44.[17]王瑩威,劉新宇,曹德漢.理氣化痰降濁法論治胸痹心痛(痰濁內阻證)[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8):1498-1499.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 日韩 亚洲 精品二区|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免费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五月天婷婷激情无码专区|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少妇被无套内谢免费看| 国产亚洲999精品AA片在线爽|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亚洲AV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国内精品|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av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五月天| 欧美大胆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亚洲制服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三级三级三级A级全黄| 亚洲av免费成人在线| 老师在办公室被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午夜不卡精品影院 |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天堂av日韩精品|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又爽又黄又无遮掩的免费视频 |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成 人 色 网 站免费观看|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