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謀事不如謀局。”對于謀略高手來說,通過謀劃布局來實現某種戰略目標,比單純一味地橫沖直撞,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而布局最關鍵的一點莫過于,把合適的角色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發揮恰如其分的作用。真正的高手謀局如同精心編排一場宏大的戲劇,每個角色都承擔著特定的使命又相互呼應,共同推動劇情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筆者研究謀略多年,個人認為如果我們能精準地抓住以下三個關鍵角色,做局成功的概率將大幅提升。 ![]() 一、執行者 執行者,是局中沖鋒陷陣、拋頭露面的先鋒。他們身處一線,直接面對各種挑戰和風險。執行者的作用至關重要。他們將戰略設想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用實際的努力和汗水去攻克一個個難關。他們是行動的力量,是實現目標的直接推動者。 比如在《三國演義》中,王允為了離間董卓和呂布,而實施美人計。其中貂蟬就是這個局中的“執行者”,她犧牲最大,戰斗在一線,直接推動計策的進程。 ![]() 執行者的勇氣和決心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他們必須要不畏懼困難,敢于承擔風險,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去突破過程之中的層層障礙。然而,執行者也需要獲得后方的明確指令和合理的資源支持,否則可能會盲目行動,也會導致局面失控。 從全局的角度來看,謀略家在謀局時會精心挑選和培養執行者,甚至在多年前就開始進行相關準備。他們會根據目標任務的性質和難度,選拔具有相應能力和經驗的人員,并為其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指導,確保執行者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 ![]() 二、牽線人 牽線人,在謀局中扮演著“攀扯關系、請君入甕”的微妙角色。他們善于利用人際關系網絡,搭建起不同個體和團體之間的橋梁,是名副其實的“縱橫家”。他們通過巧妙的溝通和協調,將各方資源引入局中,為布局的成功創造有利條件。 在一個職場博弈中,牽線人可能會穿梭于不同的利益集團或派系之間,尋找共同的利益點,促成合作或達成交易。他們能夠敏銳地察覺各方的需求和欲望,通過巧妙的話術和策略,引導各方進入預設的局面。 ![]() 牽線人的社交能力和洞察力是其核心競爭力。他們需要了解人性的弱點和優點,善于把握時機,以達到牽線搭橋的目的。然而,牽線人也需要謹慎行事,避免因過度追求利益而破壞關系,導致計謀的失敗。 謀略高手在布局時,會充分利用牽線人的這一特點,將其作為打通關節、整合資源的重要手段。通過牽線人的運作,使各方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比如《三國演義》中,李肅就多次扮演牽線人的角色,第一次是幫董卓勾搭呂布,第二次是幫王允聯絡呂布,除掉董卓。 ![]() 三、操盤手 操盤手是謀略布局的核心大腦,主要負責三項工作:即事前謀劃、事中監控和事后控局。 在謀局之初,操盤手需要對局勢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制定出詳細而周密的計劃。他們要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和變數,預見到潛在的風險和機遇,并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 ![]() 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操盤手時刻保持警惕,密切監控局勢的變化。他們根據實時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策略和部署,確保局面始終在掌控之中。 事后,操盤手要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評估布局的效果,并且駕馭計謀實施后的局勢,防止其他勢力來“渾水摸魚”,確保自己能夠完全占有“勝利果實”。 ![]() 操盤手需要具備卓越的智慧、冷靜的頭腦和果斷的決策能力。他們要能夠在復雜的局勢中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引領整個局面朝著預定的方向發展。比如《三國演義》中王允就是計除董卓的“操盤手”,而諸葛亮就是赤壁之戰的“操盤手”。 總之,執行者、牽線人和操盤手是高手謀局中不可或缺的三個關鍵角色。他們各自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推動謀局的成功。只有充分理解和運用這三個角色的特點和優勢,才能在復雜的局勢中穩操勝券,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