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醍醐灌頂的話:“孔子發現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糊涂,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糊涂,取名逍遙;墨子發現了糊涂,取名非攻;如來發現了糊涂,取名忘我。 世人都道聰明好,難得糊涂方為真。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清,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求大同存小異,難得糊涂才是上道。 人生,活的就是一個心情,活得累,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看淡了,天無非陰晴,人不過聚散,地只是高低。不驚不擾方安穩自然,糊涂方得大自在。” 圣人們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為他們既比常人聰明,也比常人糊涂,在這二者之間找到了平衡,揣著明白裝糊涂,大徹大悟,半醉半醒賽神仙。 人生經不起細看,也不能細細推敲,有些事,非得弄清楚了便是無趣,真實往往意味著殘酷,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最好是裝裝糊涂。 蘇軾在《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寫道:“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真正有勇氣的人,看起來都比較膽怯;真正有智慧的人,看起來都比較愚笨。 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卻能糊涂地為人處世,參透一切,也看淡一切。遇到煩心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與人相處,多份寬容少份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有度量,能容人。 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古往今來,凡是那些表面精明,喜歡爭強好勝,鋒芒畢露的人,往往沒有什么好下場;而那些低調做人,大智若愚,藏巧納拙的人,反而處境安穩,一路順暢。 糊涂的核心是:外表糊涂,內心不糊涂,大事不糊涂,小事糊涂。凡事了然于心,豁達而不拘小節,求大同存小異,看破不說破,不斤斤計較,不鼠目寸光,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智慧與糊涂結合,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人生苦短,不妨糊涂一點,與人與己都有利無害。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寬了,路就寬了;心簡單了,人就快樂了;人糊涂了,日子就順了。 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的一切微不足道,人只是環境的一小部分,切忌與天地斗巧!你再怎么聰明,再怎么會算,也算不出老天的變數,算來算去也往往是白費功夫。算計多了,心就累了;聰明過了頭,反而會傷了自己。 人的一生,活的就是一個心態,活得累,就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心態好,放得下,看得開,想得明白,就能過得從容灑脫。 半聾半啞半糊涂,半醉半醒半神仙,福氣其實很簡單,就藏在糊涂里。 糊涂是一種是對生活的超然態度,也是一種達觀的氣度。心里揣著底線,面上裝裝糊涂,日子才能越過越輕松,越過越自在。 #微頭條打卡計劃# ![]() |
|
來自: 小橋流水1i79ra >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