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河南省戶籍人口最多的縣是固始,筆者經過對各縣戶籍人口進行統計后發現事實并非如此,下面請看具體排名。 第六名:鄲城縣,戶籍人口159萬 ![]() 圖源網絡 鄲城縣戶籍人口159萬,常住人口93.4萬,人口外流率為41.2%。相傳春秋時期老子在此煉成“丹”,故稱“丹成”,后諧稱鄲城。鄲城縣地處河南東部,東臨安徽省,素有“兩省三縣通衢”之稱。轄3個街道、9個鎮、10個鄉,共有50個社區和481個行政村,總面積1490平方公里,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為392.9億元。 鄲城縣教育事業成就顯著,2023年鄲城縣高考成績全省領先,其中獲得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及上線率、尖子生人數等多個教育指標位列周口市第一,高考成績全省領先。創造了全省有名氣、全國有影響的鄲城教育經驗和鄲城一高名校,成為展示智慧鄲城的靚麗名片。另外,鄲城縣歷史文化悠久,發現的有段寨遺址屬大汶口文化、汲冢遺址屬龍山文化等。 第五名:上蔡縣,戶籍人口159.8萬 ![]() 圖源網絡 上蔡縣戶籍人口為159.8萬,常住人口96.5萬,人口外流率為39.6%。上蔡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隸屬駐馬店市管轄。縣域總面積1529平方公里,轄22個鄉鎮、4個辦事處,460個行政村。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為278.5億元。 上蔡歷史悠久、文物遺址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公元前11世紀建蔡國,成為天下蔡氏祖地,也是秦丞相李斯故里、中國重陽文化之鄉。蔡國故城墻、郭莊楚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光武臺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各類文化遺址87處。上蔡縣屬淮河沖積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宜于機械化耕作和農作物高產穩產,盛產小麥、玉米、大豆、芝麻、油菜、花木等農副產品,是典型的平原農業大縣,也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 第四名:永城市,戶籍人口164萬 ![]() 圖源網絡 永城市戶籍人口為164萬,常住人口126萬,人口外流率為23.2%。永城市因屢遭水擊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位于河南省最東部,素有“豫東明珠、綠城水鄉”之稱。永城市域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6個街道,770個行政村(社區),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為774.36億元。 永城礦產資源豐富。地下煤炭分布面積達1328平方公里,儲量高達63.9億噸,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全國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 第三名:太康縣,戶籍人口166萬 ![]() 圖源網絡 太康縣戶籍人口為166萬,常住人口108.5萬人,人口外流率為34.6%。太康縣地處豫東平原,轄23個鄉鎮,782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1759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399.7億元。 太康歷史文明悠久。公元前21世紀,夏王“太康”在此筑城定居,秦皇嬴政23年(公元前224年)置陽夏縣,隋文帝開皇7年(公元587年)改陽夏縣為太康縣,沿襲至今。太康名人輩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吳廣、西漢丞相黃霸、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女詩人謝道韞等名人巨擘光耀歷史星空。太康縣是謝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的發源地,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素有天下第一團美譽的太康道情劇種的發祥地。 第二名:固始縣,戶籍人口178萬 ![]() 圖源網絡 固始縣戶籍人口為178萬,常住人口100.3萬,人口外流率為43.6%。固始縣域面積2946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450.2億元。 固始縣位于河南東南部,豫皖兩省交界處,北臨淮河,南依大別山,隸屬信陽市管轄。固始地處江淮之間,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濕潤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盛產水稻、小麥、柳條、茶葉、蔬菜等,擁有固始雞、固始白鵝、固始麻鴨、豫南黑豬等地方優質畜禽品種,是農業大縣,也是信陽毛尖的東部主產區。另外,固始縣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河洛文化、吳越文化和荊楚文化在此交匯相融,先后舉辦了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被國臺辦確定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第一名:鄧州市,戶籍人口185萬 ![]() 圖源網絡 鄧州市戶籍人口為185萬,常住人口121.8萬人,人口外流率為34.1%。鄧州因隋代曾于此置鄧州而得名,市域面積2369平方千米,轄28個鄉鎮(街、區)、606個行政村,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493億元。 鄧州地處豫西南,北依伏牛,南連荊襄,西納漢水,東接宛洛,有“三省雄關”之稱。鄧州是國務院確定的丹江口庫區中心城市、是全球華裔“鄧姓”發源地、醫圣張仲景故里、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誕生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祖居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庫庫區市、國家糧食核心主產區,享有“中國第一雷鋒城”榮譽稱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