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經過十多年的語文學習,我們在課本中認識了許多歷史人物,如項羽、劉邦、屈原、蘇武、司馬遷、蘇軾、李白、杜甫等,也認識了許多文學形象,如林沖、王熙鳳、祥林嫂、孔乙己等,甚至還有不少外國文學形象,如奧楚蔑洛夫、保爾·柯察金、圣地亞哥、瑪蒂爾德、別里科夫等。無論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引發我們許多思考和感悟。 請你從上面所列舉的人物中,任意選取兩個進行比較分析評論,寫一篇副標題為“__________與__________之比較”的評論文章,橫線上需填寫你選取的人物名字。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本題是一道半命題作文題。 材料中所給人物眾多,首先要明確自己想選的人物的特點。 如劉邦與項羽都是帝王之才,可是最終卻成敗迥異,由此可讓我們認識到,自負容易使自己失去正確的判斷,適時隱忍,低調做事,才有轉敗為勝的希望,從而思考如何從性格上完善自我;屈原和司馬遷都是國之賢才,可是卻有以死明志和以生踐志的區別,引發我們從價值觀上思考,如何取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保爾·柯察金與別里科夫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保爾·柯察金勇敢、堅強,擁有頑強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有“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怕困難”的品質,而別里科夫則膽小怕事,卻又愛管閑事,為人保守頑固,對社會變革極度恐懼,總是穿著一身大衣將全身包裹起來,兩相對比,不難看出,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自己,才能戰勝敵人,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擺脫被嘲笑,被淘汰的命運,才會創造出奇跡,成長為鋼鐵戰士。 因此,在立意時,一是要巧妙選擇最佳組合,兩個人物要具有可比性,不能僅是兩段人物評論的拼接。可將人物分類組合,如劉邦和項羽、項羽與圣地亞哥、屈原和司馬遷、祥林嫂和孔乙己等……有帝王、勇士、名臣、小人物等系列。本題命題意圖在于從經典作品中詮釋智慧,用智慧啟迪現實人生。因此,評價人物時,應該淬煉出“大情大理”:揭示其普適性哲理和永恒的人性,能穿越時空,古為今用。本題價值判斷還在于通過評論人物,引導學生學會理性思辨、觀照現實、觀照自我,汲取教益。 行文構思時,根據寫作要求,任選兩個人物進行比較分析,以“________與________之比較”為副標題,正標題根據所選人物的特點或自己的立意去擬寫;文體應寫成議論性的人物評論。首先選取自己比較熟悉的人物,要結合所學課文,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闡發其精神品質。然后緊扣自己人物的異同,運用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透徹說理。 立意: 1.生死的意義與價值的實現。(屈原和司馬遷) 2. 個性與成功。(劉邦和項羽) 3. 微塵的存在,體現世事的滄桑。(祥林嫂和孔乙己) 4. 執著堅守,勇士的風采。(項羽與圣地亞哥) 【佳作賞析】:英雄末路的哀歌 ——劉邦與項羽之比較 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了無數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項羽和劉邦,作為秦末漢初的風云人物,他們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項羽,力能扛鼎,英勇善戰,被譽為“西楚霸王”;劉邦,出身布衣,善于用人,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然而,他們的命運卻有著天壤之別。我將從性格、命運和英雄氣概三個方面比較項羽和劉邦,探討他們的人生軌跡。 項羽,一生英勇,所向披靡。在楚漢爭霸的戰爭中,他屢次擊敗劉邦,一度成為天下無敵的霸主。然而,項羽性格中的弱點使他最終走向了敗亡。他剛愎自用,不能聽取他人的建議,對待手下將領猜忌重重。在鴻門宴上,他放走了劉邦,為自己埋下了禍根。楚漢戰爭中,他屢次錯失良機,最終被困垓下,自刎身亡。項羽的悲劇,源于他性格中的缺陷。 與項羽相比,劉邦的性格則截然不同。他善于用人,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在楚漢爭霸中,他能夠充分發揮手下的才能,逐漸壯大自己的力量。他懂得忍辱負重,能夠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在鴻門宴上,他巧妙地躲過了項羽的追殺。在楚漢戰爭中,他能夠把握時機,最終擊敗項羽,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成功,得益于他性格中的優點。 項羽和劉邦的命運,也令人感慨萬千。項羽一生英勇,卻最終敗給了命運。他雖然擁有強大的力量,卻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而劉邦,則善于把握命運,順應歷史的潮流。他從一個布衣成長為一國之君,靠的不僅是自己的才能,更是對命運的把握。 在英雄氣概方面,項羽和劉邦也有著明顯的區別。項羽英勇善戰,威震四方,但他的英雄氣概卻帶有幾分悲劇色彩。在烏江邊,他拒絕渡江,選擇自刎,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項羽的英雄氣概,讓人感到惋惜。而劉邦,則展現出了另一種英雄氣概。他能夠在困境中堅持,在勝利面前保持謙遜。他的英雄氣概,體現在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上。 回顧項羽和劉邦的一生,我們不禁感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變幻莫測。項羽,一個英勇的戰士,最終成為了英雄的悲劇;劉邦,一個平凡的布衣,卻成為了國家的基石。他們的人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性格決定命運,英雄氣概成就偉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學會把握命運,發揮自己的優點,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這片歷史的天空下,項羽和劉邦的故事永遠值得我們回味。他們的英雄氣概,他們的悲劇命運,都成為了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面鏡子,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書寫自己輝煌的人生篇章。 【佳作賞析】:千古遺篇,光輝篇章 ——屈原與蘇軾之比較 穿越歷史的長河,我國涌現了無數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他們中有人在朝堂之上運籌帷幄,有人在文學藝術上獨樹一幟,留下了許多令人稱頌的故事。其中,屈原和蘇軾這兩位歷史文化巨匠,盡管身處不同時代,卻都書寫了令人嗟嘆的人生傳奇。 屈原:忠誠的楚國之子 戰國時期的楚國,孕育了一位名叫屈原的杰出人物。他不僅是我國古代的卓越政治家,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屈原對楚國懷有深沉的愛,他一心想要改革政治,振興國家。然而,卻因小人的讒言而遭受放逐,最終在悲憤中投汨羅江自盡。屈原的逝世,對我國失去了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但他的文學作品如《離騷》、《天問》等,卻被后世傳頌不衰,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蘇軾:文學與生活的交響樂 在北宋時期,另一位文化巨匠蘇軾嶄露頭角。他不僅在政治上屢遭波折,更在文學上展現了非凡的才華。蘇軾以詩詞見長,他的作品如《赤壁賦》、《水調歌頭》等,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面對生活的起伏,蘇軾總能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把挫折看作是人生的調味品,他的生活態度成為后人學習的典范。 比較屈原與蘇軾:命運的相似與差異 屈原和蘇軾,一位以忠誠著稱,一位以樂觀聞名。他們在政治的風云變幻中都經歷了起伏,但都以高尚的人格贏得了世人的尊敬。比較這兩位歷史人物,我們感嘆于命運的變幻莫測和人生的無常。然而,正是這種變幻和無常,塑造了他們各自的偉大成就。 屈原對楚國的忠誠和改革的熱情,體現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他深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把國家的繁榮昌盛視為自己一生的追求。蘇軾的樂觀則體現在他對生活的態度上,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他都能找到生活的樂趣,把苦難視作成長的磨礪,展現了一種超脫的人生情懷。 屈原與蘇軾: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星辰 在歷史的長河中,屈原和蘇軾猶如兩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忠誠和樂觀是面對困境時不可或缺的品質。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把每一次挫折當作成長的機會,不斷前行。 屈原和蘇軾,一悲一喜,一正一諧,雖然人生軌跡截然不同,但都留下了千古傳世的不朽篇章。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遭遇何種困難,都要保持忠誠和樂觀的心態,書寫出屬于自己的光輝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