奣,這個字你認識嗎?它不是yǎn,也不是āng,更不是ào。那么,'奣'字到底怎么讀?又有什么意思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有趣的漢字吧! 一、奣字的解釋1。水流平緩的樣子。 《說文解字》中說:'奣,水流平也。'意思是水流平緩的樣子。 2。安靜、平和。 《爾雅·釋詁》中有:'奣,安也。'表示安靜、平和之意。 3。通'泱',廣大的水。 《玉篇》中寫道:'奣,通泱。'泱,表示水廣大的樣子。 二、奣子橋的來歷說到'奣'字,就不得不提到杭州西湖邊的奣子橋了。相傳,南宋時期,有一位姓林的書生,在此讀書。有一天,他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橋邊浣洗衣物,驚為天人,便去搭訕。少女告訴他,自己姓許,是龍王的三公主,受父王所托來人間歷練。兩人一見如故,墜入愛河。 后來,許宣奣答應以身相許,但提出三個條件:其一,林生必須連中三元及第;其二,朝廷必須下旨完婚;其三,迎親隊伍經(jīng)過此橋時,必有彩云瑞氣出現(xiàn)。林生欣然應允。 數(shù)年后,林生果然連中三元,朝廷賜婚。迎親當日,奇云瑞氣環(huán)繞此橋,王孫公子,三千珠翠,浩浩蕩蕩而來。百姓們紛紛議論,都說林相公好福氣,娶到了如此美貌賢惠的小姐。后人為紀念此事,便將此橋命名為'奣子橋'。 三、奣字的字形演變奣字,上部是'大',下部是'水',整體構字。本義是水勢浩大流淌的樣子。籀文'奣',形似水紋,三橫似波浪起伏,整個字形象水面廣闊流轉。西周金文中,'大'形已定,下方'水'仍似曲流回轉。秦簡隸書沿襲金文寫法,將'水'置于'大'下方并簡化。楷書'奣'字基本定型,筆畫挺拔有力。 四、古詩文中的運用晚秋 [南宋] 陸游 旅雁孤云遠,林花落盡殘。 寒沙青釆盡,奣水白蘋閑。 萬事付悠悠,因循似轉蓬。 南州消息斷,不語倚西風。 '奣水',即安靜平緩的秋水。詩人陸游借此抒發(fā)羈旅思鄉(xiāng)之情和壯志難酬的失意。寥落蕭瑟的秋景,正如詩人孤寂的心境。遠處,雁群疏朗,殘云點綴。近處,林花落盡,寒沙青釆。一泓寂寂的秋水,白蘋閑置。萬事蒼茫,不由令人唏噓。久客他鄉(xiāng),故人音訊漸稀,詩人惟有長吁短嘆,倚西風無語。 五、奣字的讀音正確讀音:wěng 部首:大 結構:上下結構 六、結語一個小小的'奣'字,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從字形看,上覆'大',下涵'水',空靈悠遠。從字義看,有平緩流淌,又有廣大浩蕩。更有傳奇美好的愛情佳話,流傳千古。 水之德,在方圓曲直中蘊藏生生不息之道。人之德,在跌宕起伏中彰顯豁達從容之美。愿我們?nèi)?奣'水一般,靜謐安詳,碧波蕩漾。心若止水,夢似桃花,一生坦蕩,萬事從容。有朝一日,泛舟西湖,尋訪奣子橋畔的絕美愛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