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入秋之后,身上就開始頻繁出現疹子,輕一點的可能只是出現在手上,重一點的甚至臉上、胳膊上、后背上全是,經常長出一團又一團的紅色或者白色的疙瘩,而且渾身發癢,越撓越癢,撓破后還會流水,非常折磨人,平時還總口干口渴,煩躁,乏力沒精神,舌頭伸出來一看,舌紅苔黃,有的是黃膩。 ![]() 其實這種情況在中醫看來,多是因為皮膚受到風邪的侵襲,導致毛孔閉塞不通,體內的濕熱沒辦法排出去,然后堆積在皮膚表面,接著就會以疹子的形式出現,并且受風或者洗熱水澡之后還會加重,發作起來沒完沒了。對于這種情況,調理就應該以清熱祛風除濕為主,因此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方子就是張仲景的——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它是由:連翹、赤小豆、麻黃、桑白皮、杏仁、大棗、炙甘草、生姜組成 ![]() 其中麻黃擅長祛風解表,能幫助打開毛孔,使郁閉在體內的濕熱邪氣通過發汗的形式排出去;然后杏仁入肺經,能增強肺的宣發作用,目的是為了增強麻黃解表的作用;而連翹、桑白皮、赤小豆藥性寒涼,擅長清熱解毒、清熱燥濕,使濕熱該走發汗的發汗,該走小便的走小便;最后生姜、大棗、炙甘草可以固護脾胃,防止清熱藥傷及正氣。 ![]() 諸藥合用,清濕熱的同時還不傷正氣,等濕熱沒了,疹子退了,皮膚癢的癥狀就改善或者消失了,而且我們還可以靈活加減,比如癢的明顯的,可以加土茯苓、蟬蛻來增強止癢的作用;一受風就發作的,可以加荊芥、防風來固表;遇熱就加重的,可以加牡丹皮、丹參來清熱涼血。 ![]()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人一方,具體藥物用法用量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辨證加減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藥。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問我。 ![]() 溫馨提示 王煜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博士,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神經科)博士后。從事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專業的臨床醫療工作近30余年。如果您有脫發、斑禿、痘痘(痤瘡)、蕁麻疹、濕疹、帶狀皰疹、脂溢性皮炎、結節性癢疹、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毛囊炎、皮膚瘙癢等問題,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您的問題和癥狀,幫您辨證調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