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時髦的生活方式往往以東三環(huán)與東四環(huán)為經(jīng)線,一路從北向南星羅棋布。“吹過亮馬河的晚風,躺過朝陽公園的草皮,逛過三里屯的南北街區(qū),才算把朝陽的生活圈子摸了個大概。”
而對于資深北漂而言,最有格調(diào)的生活方式雖然也在朝陽區(qū),但卻顯得更為隱秘。“談到最懂生活的時髦人士聚集地,北有孤芳自賞的中產(chǎn)隱秘腹地麗都,而一旦向南探尋,另一個最富有生活方式的甜蜜夢鄉(xiāng),就是青年路。”
扎根在朝陽區(qū)東部的青年路,往往是初級北漂不會涉足的位置。“這里雖說是朝陽區(qū),其實位居四環(huán)和五環(huán)之間。這里的繁華是區(qū)域限定的,別人只看著熱鬧,只有內(nèi)行人才能看出門道。”
對于青年路原住民來說,此地還是眾多帝都花邊新聞發(fā)源地。“這里的豪宅星河灣,是最早的明星大腕聚集地,據(jù)說某S和汪某菲的婚房就買在這里;隨便在小區(qū)里遛個彎兒,都能偶遇正在跑步的前國腳。”
老北漂會告訴你,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的青年路,曾經(jīng)吞吐著最意氣風發(fā)的媒體從業(yè)者。“在青年路的酒吧里丟一塊磚頭,能砸到三個編劇、五個記者和兩個影視投資人。”
如今,租住在青年路的北漂們,則是為了享受一種少見于北京的社區(qū)生活。“青年路以篩選高質(zhì)量的底商著稱,你既能喝到全北京最地道的手沖咖啡,也能把臺灣人開的餐廳當食堂。酒吧里的談笑風生中,就能輕飄飄地定下某個關(guān)乎下半年房租的活兒。”
有人說,青年路是全北京消費水平最包容的生活地帶,這里豪宅與鴿子窩并存,鐵鍋燉與手沖咖啡交相輝映。
就像北漂的home bar那樣,你總能在青年路的某一座沙發(fā)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這里既有北漂巢穴國美第一城,又有頂級豪宅星河灣,有菜市場也有高端超市ole。這里是一場以吃喝玩樂為主題的派對,任何生活方式都沒有門檻。花3千塊合租的你,和花2千萬買豪宅的大佬,在青年路玩的是同樣的東西。”
朝陽區(qū)的北漂,第一次涉足青年路,往往是去這里的地標之一——大型商場大悅城。加上路口附近時不時會修路,于是對青年路落下了一個吵鬧、人多、灰大的印象。殊不知真正的青年路氣質(zhì),并不存在于大悅城里,得進入周邊小區(qū)的內(nèi)部路,才能一窺究竟。
“青年路人看起來歲數(shù)都不小,但臉上的氣色都格外好。讓人不禁揣測,他們應該是應該是富二代、臉蛋天才、自律到中年的魔鬼。甚至有人調(diào)侃,住在青年路的人,是不是真的能永葆青春。”
來吃喝玩樂的年輕人,把青年路當作偶爾路過的打卡點;而定居在這里的人,則大多是來自國貿(mào)或望京的朝陽白領(lǐng)。“青年路過于東邊了,因此如果不是工作在附近,沒必要來青年路生活。當然這也可以是一種炫耀,那就是說明你的生活重心,已經(jīng)全部騰挪到了最懂生活方式的朝陽區(qū)。”
青年路很小,小到在這一條路上,就能囊括下一個人不同的財富階段。“一開始往往是在朝陽園租房,攢夠了錢就盡力在某紡易城或某馬嘉園買一套,萬一實在富得沒邊兒了,那就去住天鵝灣。”
有人觀察到,六號線的青年路站,往往是最擁擠的一站。“每次青年路站都能擠進來一大批人,年輕人臉上雖然帶著些許通勤的疲累,但卻難掩要去戰(zhàn)斗的氣息。”
就像是北漂的愛情公寓那樣,每一個試圖在社交平臺上搜索“青年路租房”的年輕人,都會被這里濃厚的生活氛圍所震撼。
“北京隨處可見的老破小和拼多多裝修,在青年路幾乎看不到。再小的房子,都被房東裝修得有滋有味。鞋柜上擺著房東自己手繪的油畫,全屋用的還是中古款家具。讓人疑惑,青年路戶主是不是集體以出租丑房子為恥。”
剛剛回國還沒適應北京生活的小留,也會把青年路作為自己的降落跑道。“青年路的某涉外小區(qū),大堂亮堂,電梯明亮。大堂里有公寓管家,還有會所、健身房、網(wǎng)球場和游泳池,這些都屬于國外的公寓很常見,但是國內(nèi)大部分小區(qū)都沒有的設(shè)施。”
甚至有年輕人會攢夠一個首付,最終在青年路上車買房。“不想買城里的老房子,也不想把落腳點放到五環(huán)外,青年路雖然房子不便宜,但勝在有小戶型。買個40多平的小房子,照樣能在青年路活得風生水起。”
“從貴婦到明星網(wǎng)紅到租房的小年輕,這里就像是高顏值人類大雜燴,街上隨處可見戴著帽子口罩,但難掩姿色的帥哥美女;也會有剛從健身房出來、喝著手沖咖啡的中年人。你不會在這里患上潮人恐懼癥,只會注意到他們的臉上,都帶著一種沒被生活捶打過的生動。”
在北京,地鐵六號線是令人聞風喪膽的“苦力專線”,每天源源不斷地把打工人從通州輸送到五環(huán)內(nèi)。你以為的六號線沿岸,充滿苦兮兮的幽怨氛圍,但青年路是個例外。
在青年路住了兩年多的北漂Lisa,是從事媒體的自由職業(yè)者。對她來說,青年路就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巢窩。
“如果你租在海淀或昌平,大家會默認你是一個干麻了的大廠螺絲釘,但一旦你住在青年路,下班之后,目之所及就只剩下了吃喝玩樂。”
隨處可見的漂亮飯/圖源:@84
“青年路一帶大部分是新建的電梯樓,很少見老破小。雖然這里的生活很fancy,但也只是在四環(huán)邊上,因此住得好,租房卻沒那么貴。而且鄰居也相對年輕,彼此之間有種很舒服的邊界感。”
即使你在青年路,只是花3千塊和別人合租,也能獲得一種體面的生活。“你可以把附近的精品咖啡廳,當成自己出租屋的外掛。白天出門尋覓wework,晚上則回到出租房里休養(yǎng)生息。”
青年路的咖啡店里,不乏穿著優(yōu)雅的時髦人士/圖源:@84
有人說,青年路就像是自己又會玩又會做飯的前男友,它既能給你帶來新鮮事物的洗禮,又有著接地氣的底色。
青年路原住民莫妮卡來自上海,她說決定定居在這里,是因為這里“三步一咖啡,五步一酒吧,到處都是所謂的漂亮飯。各種你覺得在別的地方開不下去的怪店,都能在青年路欣欣向榮,頗有些上海安福路的風范。”
一個噱頭為“躺著喝酒”的酒吧,開在青年路/圖源@陸陸陸院長
“這里的某家手沖咖啡廳,是北京中產(chǎn)的咖啡朝圣地。店主常年都穿著各類日式vintage復古套裝和手工皮鞋,甚至店里的招聘信息,都要求店員'有一定的人文和審美底蘊’。但往旁邊沒走幾步,你也能在街邊吃到全北京最正宗的四川串串香。”
在某紡易城住了三年,莫妮卡發(fā)現(xiàn),青年路是打工人的精神子宮,包裹著每一根即將要斷掉的弦。
“小區(qū)墻體賊厚,樓上樓下一點聲音聽不到,你可以盡情在房間里聽黑膠、放電影,也不會被鄰居的噪音逼瘋。而且小區(qū)一到春天秋天就極美,各種花輪著開,一出樓門口就能明白什么叫春和景明。”
有人說,租在青年路的人和住在青年路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這里的房子動輒五六百萬,即使在這邊住得很開心,我以為我獲得了某種生活方式,但實際上我只是獲得了一些限時體驗卡。”
“青年路的房主和租戶,明顯過著一種更精致的生活,別的地方都主打一個務實,青年路的房子幾乎都是精裝修過的,而且大部分都寵物友好。”
而一旦想要在青年路置業(yè),年輕人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限時體驗卡到期了。“價格合適的不保值、便宜的離地鐵太遠、噪音還大,某號稱中產(chǎn)小區(qū)的房子,外觀看起來冷冰冰的且買不起。”
但無論買得起買不起,年輕人對于青年路的留戀,一直沒有停歇過。30歲的北漂王木木,說當你心情低落的時候,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打車穿過大悅城西邊的那條路。
“路邊的小燒烤和小酒吧,擠滿了笑呵呵的年輕人。滿大街的車水馬龍,大家都一副就算有煩惱也不在意的樣子。你會有一種感覺,就是生活其實真的還有點兒奔頭。”
ENDING:
青年路的年輕人總想把租房換成住房,但也有一部分青年在人到中年后,逐漸搬離了這里。
一年前還住在青年路的叮咚,說如今的青年路已經(jīng)變得無聊了,“當時大家在精釀酒吧里談論的還是咖啡、音樂和電影,如今的年輕人臉上,只有一種想把買房買車作為生活目標、但又不想承擔太多壓力的左右為難。”
叮咚最近搬到了三環(huán)里,談到離開青年路的原因,他眉頭一皺,“因為那是四環(huán)外啊。”
頭圖來源:@吐司面包西多士
封面來源:@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