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僧掃塔 ![]() 大數據是懂人心的,精準推送了《玫瑰的故事》短視頻,也是我初刷時很喜歡的一幕: 莊國棟和黃亦玫(玫瑰)分手后,莊國棟的父親在火鍋店,用唐僧掃塔的故事,向玫瑰傳授了人生灼見。 十二個字概括,即:起點低、當下凈、回頭臟、平常道。 表面上他在勸慰,其實分明在渡人! 故事源自《西游記》第六十二回中,唐僧師徒四人在祭賽國的金光寺遇到冤案。 原本光芒四射的金光塔,因寶珠被盜失去了光輝。 唐僧為幫寺廟的僧人洗清冤屈,便與孫悟空一起從下往上掃塔,旨在找到寶珠。 看似不合常理的掃塔方式,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從低處著手,珍視并凈化“當下”,穩步前行。 莊父借此告訴玫瑰,人生和感情的發展都需要保持平常心,逐步構建,且行且惜。 這段對話某種程度緩解了玫瑰的戀愛焦慮,可稱為劇情的高光時刻。 2.起點低 ![]() 莊父隨意說道:“唐僧掃塔是從下往上掃,不覺得他缺心眼兒嗎? 下邊都掃干凈了,再掃上面這層,那灰落下去又給弄臟了。對不對?” 玫瑰半開玩笑地回應:“導演拍忘了唄。” 莊父解釋道,這掃塔方式雖然表面看不合邏輯,卻蘊含真知: 修煉必須要由下而上,由簡入繁,由淺入深。 正如老子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莊父說:“這跟兩人相處是一樣道理,相識是緣分,若想長相守,必要長相知,得一步一步來。” 無論是感情的培養還是個人的成長,都要從最基礎的事做起,逐漸積累提升。 想要一步登天,最終只是空中樓閣,容易塌房。 3.當下凈 ![]() 莊父繼續說道:“掃塔的第二層意思,人不活在過去,也不活在未來,而是活在當下。” 畢竟,“昨日已逝,未來不期”,唯有當下可以把握。 活在當下,是對現實的深刻理解和對生命的全然尊重。 活在當下,是放下對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憂慮,活在真實的此刻。 活在當下,意味著專注于“當下凈”,眼前灰,眼前掃。 唐僧掃塔的過程,正是“當下凈”的修行態度。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只有心無雜念,專注于眼前的事情,才能真正做到“當下凈”。 這種態度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深刻的參與和體驗,是對生命和時間的全然接納和珍視。 4.回頭臟 ![]() “成長是一場探索自我與世界的旅程,其中不乏泥濘與曲折。” 過去做的那些事、那些決定,驀然回首,一定會覺得幼稚可笑。 莊父接著說:“掃塔的第三層意思,是回頭臟。你每掃完一層,回頭看時又臟了,說明你成熟了。” 這不僅是掃塔行為的描述,更是黃亦玫情感發展的隱喻。 人生每次回顧,都可能伴隨著對過去行為的重新評價和認識。 “回頭臟”,意味著成長過程中,每段經歷都會留下痕跡,有凈有臟; “回頭臟”,說明了即使過去的行為不完美,但它是構成今天自我認知的人生財富。 “回頭臟”,反映了生命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的過程。 當唐僧掃完塔再回頭看,發現塔又有灰塵,寓意著過去之事不可挽回。 如孔子所言:“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過去已成定局,但可從中學習,為未來鋪路。 珍惜每次經歷,無論成敗,都是成長的催化劑。 5.平常道 ![]() 唐僧掃塔的第四層意思是“平常道”,被隱晦地表達出來。 莊父問玫瑰:“你現在還喜不喜歡他?” 這個問題直指當下的情感狀態,引導玫瑰用平常心去面對她與莊國棟的情感糾葛。 在情感探索中,兩人都是初學者,難免迷茫和困惑。 用平常心走“平常道”,排除外界紛擾的影響,情感的疙瘩便易解開。 唐僧掃塔后體悟到:“掃塔只是平常事”。 修行的真正意義在于日常點滴積累,而非追求轟轟烈烈的成就;情感亦如是。 老子說過:“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 真正的道,往往蘊藏在平凡生活中。 用平常心應對每個當下,珍惜那些平常卻充滿深意的生活瞬間,終會有所成長。 6. 以終為始 ![]() 叔本華說:“只有知道了書的結尾,才會明白書的開頭。” 正如唐僧的掃塔選擇,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 從低處著手,珍視并凈化“當下”; 即使過去被再次覆蓋,也代表成長的必然——“回頭臟”; 在經歷種種之后,回歸初心。 最終,這種平凡而又堅定的修行之路,被稱為“平常道”。 通過莊父與玫瑰這一席話,揭示了每個人的人生如同一座等待掃凈的塔。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可以選擇如何面對過去和現在。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每一層塔的塵埃都見證著個人的成長,每一次回望都是對自我的審視。 懷平常心,以終為始走好人生每一步,終會掃盡塵埃,找到寶珠,讓人生之塔再次煥發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