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公眾號首頁對話框回復”20240829“即可下載源文件。 2023年以來,我國5G、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持續取得突破,數據要素市場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鞏固提升,支撐了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積累壯大。具體來看: 1. 規模穩步增長: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3.9萬億元,較上年增長3.7萬億元,增幅擴張步入相對穩定區間。 2. 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提升: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42.8%,較上年提升1.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同比名義增長7.39%,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2.76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5%。 3. 融合化發展趨勢加強: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比重由2012年的約3:7發展為2023年的約2:8,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的比重分別為18.7%和81.3%。 4. 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3年,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10.78%、25.03%和45.63%,第二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增幅首次超過第三產業。 5. 區域發展活力彰顯:經濟基礎較好、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效應充分釋放,實現了更快、更好、更有韌性的發展。 6. 技術創新持續突破:5G、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取得突破,數據要素市場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7. 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標志,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 8. 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例如5G技術發展進入'下半場',人工智能加快技術攻堅,腦機接口技術即將邁向應用落地的關鍵十年。 9. 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加速:國家數據局成立,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促進數據要素價值的持續釋放。 10. 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構建:數字化治理總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用數字技術治理、對數字技術治理和重構治理體系,推動治理體系優化升級。 總的來看,數字經濟支撐經濟穩增長遵循一定的規律。在供給端,數字經濟通過擴大數字投入,促進勞動生產率及資本回報率的提升,推動經濟發展“質”的躍升。在市場端,數字經濟通過發揮有效市場作用,吸引市場主體充分參與競爭,推動經濟發展活力的釋放。在需求端,數字經濟通過發揮數字投資利率彈性與數字消費收入彈性,有效擴大市場需求,推動經濟發展“量”的擴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