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睡前是咱們養生的“黃金時間”,如果能把握住,充分利用這一時間養生,就能夠顯著提升我們的身體健康。
那在睡前到底應該如何養生呢?白術建議大家不妨順手按按腳。 我們的腳部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其上有30多組穴位,這些穴位與全身經脈、臟腑緊密相連,是調節身體機能的重要門戶。 
因此,在每晚睡前,不妨抽出幾分鐘時間,按揉腳部的幾個關鍵穴位,不僅能有效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還能促進臟腑功能,達到養生、防病乃至抗衰老的顯著效果。 接下來,白術為大家推薦3個穴位,經常按一按,補腎益精,還能助睡眠! 大鐘穴是足少陰腎經的絡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鐘同“踵”,即足跟。此穴位于足跟,其骨較大,故名大鐘,具有益腎平喘、補精調神、利水調經的作用。《醫學正傳》中有云:“腎氣盛則壽延,腎氣衰則壽夭”。在中醫看來,腎臟的保養對于身體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咱們很多中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逐漸衰減,可能出現身體乏力、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等現象,而這些都是腎虛的表現。要想補腎,我們平時沒事可以多按揉大鐘穴,由于腎主水,司二便,而大鐘近于足跟部,經脈又“貫脊屬腎”,故大鐘穴可補腎氣、滋腎陰,調理二陰病,腰痛、足跟痛等。此外,大鐘穴匯聚了腎之精氣,這些精氣通過經絡輸送到全身各處,能夠滋養臟腑、濡養筋骨、充養腦髓。而我們適當按揉大鐘穴可以調節腎經的氣血運行,促進腎氣的生發充盈,從而增強腎臟功能。按揉方法:用大拇指在穴位上作打圈按揉動作,按揉時注意力度適中,以有微微酸痛感為宜。每次按揉時間持續2~3分鐘,左右兩側都要按,建議長期堅持。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縫紋的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此穴為足少陰腎經之井穴,有著“腎經之氣自此而出,猶如涌泉之水”的意思,因此也被認為是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具有滋陰益腎、平肝熄風的功效。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水、生髓、藏精,腎氣的充足與否直接關系到人體的整體健康。而通過按摩或刺激涌泉穴,可以促進腎氣的生發和流通,從而達到補腎益精的效果。長期按摩涌泉穴還有助于緩解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盜汗等癥狀。此外,在中醫理論中,失眠往往與心神不寧、肝火上擾等因素有關。而按摩涌泉穴能夠安神定志,使人心神寧靜,從而有助于入睡和提升睡眠狀態。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在睡前泡泡腳,然后再按涌泉穴,不但能補腎陽、固腎氣,還有助于行氣活血、安神助眠,改善我們的睡眠質量。我們在按揉時,先用一側大拇指點按另一側的涌泉穴,每次3分鐘,按至足心發熱后,再換另一只腳操作。若手指酸痛,可以以手握拳,以涌泉穴為中心,有節奏地按壓、敲擊都可以,以稍有疼痛感為宜,每只腳50次左右。三陰交穴位于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際。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故名三陰交穴,其中,脾主統血、肝藏血、腎主生髓化血。因此,睡前順手按揉三陰交穴,能使三經氣血調和,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氣血充足,經脈運行順暢,神得以滋養,人便能安眠。此外,三陰交穴還具有健脾理血、益腎平肝、安神定志的作用。對于因心脾兩虛、陰虛火旺等引起的失眠多夢、心悸煩躁等癥狀,按摩三陰交穴能夠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不僅如此,三陰交穴還和女性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臨床上,對于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失眠、經前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等,三陰交穴都是不可或缺的防治要穴。按揉方法:將拇指按在三陰交穴位上,其余四指放于小腿外側脛骨旁,拇指作環形按揉,并配以點按法,可以兩側同步操作,每次按揉3~5分鐘。俗話說:“一秋腎三虛”,時至秋季,我們尤其要注重腎臟的養護,切不可大意。建議大家經常按一按上面這3個穴位,以固腎養精,促進睡眠。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不妨轉發給親人朋友們,將健康傳遞給更多的人!溫馨提示:相關病癥需要進行辨證調理,用藥需遵醫囑,食補需結合自身情況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