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年生活抱樸守真 齊魯大地,鐘靈毓秀。博大深厚的齊魯文化孕育出來的文化藝術名人可謂燦若星辰,早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美譽。 于希寧不但堪稱國畫大師,同時也是美術教育家,是具有詩、書、畫、印和美術史論全面藝術修養的大家。 94歲高齡的于老先生,近期正在醫院靜養,由于年事已高,已經動筆很少,除了一些重大活動外,也很少出頭露面,除了和家人、老友接觸外,多數時間在家中靜養,鮮與外界接觸,所以一般人心目中,藝術家的生活有些神秘色彩。其實走近于老的身邊,就會了解,他的生活非常簡樸淡泊、返璞歸真。 他說:“我不喜歡熱鬧,就是這樣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寫點畫點,澆澆花,翻翻過去的作品,也自有一番樂趣。我已經養成習慣了……不斷閱讀過去的作品,總結經驗和教訓,總能產生新的感悟與新的想法,這也是一種學習。” 由此可見,于老深居簡出固然與年齡身體狀況有關,但更多的是緣自于個人的天性,他不習慣于外界的喧囂,而更喜歡一個人沉浸于自己的藝術世界。 ![]() 于老的作品在市場上售價不菲,在拍賣會上也屢屢拍出高價,普通人的想象中于老的生活可能應該有很高的檔次,完全有資格生活得奢侈一點。但事實上恰恰相反。生活上于老力求簡樸,煙酒從來不沾,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嗜好,他用的床和椅子還是上世紀40年代的物品,飲食上以素為主。家人告知,于老的牙不好,所以只要求把菜做爛一些,至于做什么他從不作要求,做什么就吃什么。生活中的于老非常單純、風趣,生活和創作中都有不少趣事。秋天,石榴剛下來的時候,家人送了一個大石榴給他,一下子引起了他的畫思,畫完后在旁邊題字的時候,習慣性地寫下了“朱竹素梅,共奏清芬”的題款,當他醒悟過來以后,自己笑了,于是又揮筆用小字寫下“石榴笑了,我也笑了”。情景交融,妙趣橫生。 于老93歲大壽的時候,孩子們送給了他一個玩具,是一個會彈吉他會跳舞的小人,他非常喜歡,經常擺弄,只要家里來人,不管人家年齡多大,他都要拿出來,擺弄給人家看,惹得一片笑聲,其赤子童心可見一斑。 ![]() 畫梅愛梅,三魂一心 梅花作為傳統人文的“君子形象”,歷來是畫家喜愛的素材,歷代畫梅花的高手不少,大多把梅花畫得離塵隔世,孤傲清高,以此來寄托文人的出世情懷。 在于希寧家里,掛著一條字幅:“才德勤修養,三魂共一心。”這是他為自己寫下的自勉詩句,于老自稱,“是一生的座右銘”。 于希寧提出梅花的精神氣質為骨氣、生氣、清氣的“三氣”說,在他創作題材中畫梅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僅畫梅,還為梅創作了大量的詩文,“我念梅花梅念我”,梅已成為他藝術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 據于老講,他從20世紀30年代就多次到江南訪梅,后來因為政治原因和梅花相隔了40年,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10余年時間里,他又七次到江南梅鄉探梅訪梅,自謂“相思未了有奇緣”。 在早些年,于老就說過:“梅花是我們的國花,它不同于一般的花草,梅的精神氣質玉潔冰清,鐵骨其本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把梅花畫得頹廢是不可能的。我覺得梅花的氣質尊嚴和我們的民族精神一脈相通,我要畫出這種精神!”他將梅魂與人魂、國魂交融,達到了“三魂共一心”的境界。這也是一個藝術家人品與畫品融合的最高境界。 于希寧對梅的“癡”還有不少小故事,比如他曾為杭州超山一株宋梅被伐而傷心欲絕,從此不再踏入超山一步;當年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當喬石同志問他“有什么困難”時,他回答:“我自己沒有什么困難,我只擔心天臺山兩株隋代梅樹的命運,請求領導責成地方部門保護好。”“梅癡”之名可謂名副其實。 ![]() 93歲“交作業” 執著藝術、勤于作畫的人,也許會在歷史上成為一個畫匠,但要想成為一個藝術家,還得具備大師的品格和風范。 于老家人拿出一張照片,是90歲的于老拄杖彎腰加工一張鋪在地上的大畫時的情景,看后令記者震撼和感動不已。于老對藝術有著非同一般的執著。據家里人介紹,90多歲的他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都會作畫。從70歲開始,他列出“我的十年計劃”,到了80歲、90歲高齡還在做“十年計劃”,每五年又有更具體的計劃,落實到每天都有要做的事情。 在“于希寧九十壽辰暨從藝七十周年藝術展”上,他親筆書寫的前言中這樣寫道:“我自幼習畫,不善言辭,卻知道笨鳥先飛。治藝之道,靠的是勤奮與執著,不敢有絲毫懈怠。人漸漸地老了,但精神不能老,藝術不能老,事業心不能減。” 作為傳統繪畫與現代藝術的結晶,于老的畫曾五十多次被選為國賓禮物,贈送給英國女王等外國首腦及友好團體。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院、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首都機場、天安門城樓及全國許多美術單位、賓館等都有于老的精品。 ![]() 于老習慣說“交作業”。盡管他的畫在市場上售價不菲,但他幾年前即表示要將自己的作品捐贈給國家美術館。他說:“這些作品記錄了我的藝術生命的軌跡和歷程,凝聚著我全部的情感和心血,我愿將這些作品捐給國家,報答養育了我的祖國和人民。” 養頤之年的于老,還一直關注著民生和藝術教育,他曾多次捐畫給兒童基金會、抗洪救災、援防“非典”,并先后多次向社會和學院捐贈書畫作品。他已經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100幅作品,2006年,他又把展出的60件藝術精品無償捐贈給山東藝術學院。他曾經謙遜地說過:“這是我的作品的捐贈展,也是我的一份作業。” 作為山東藝術學院的教授、名譽院長,于老還捐出了個人多年的積蓄,設立了“于希寧獎學金”,用于獎勵該校成績突出、品德優良的優秀本科生、研究生,激勵在校學生努力學習,成為德藝雙馨的優秀藝術人才。 于希寧70多年藝術生涯中,以自己的畫品和人品,展示出一個大師級的國畫藝術家應有的情操和胸襟。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