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鎮聞名天下,我也是帶著好奇前去的。今年4月份,坐高鐵幾經輾轉,到達景德鎮市已經是晚上了,我在距離景德鎮高鐵站附近的浮梁縣找了個酒店休息了一晚。 沒錯,我所說的浮梁縣就是白居易《琵琶行》當中“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里的浮梁縣。 我之所以選擇在浮梁縣住下,不僅是因為我被浮梁縣充滿詩意的人文歷史氣息吸引,還是因為從景德鎮北下車后,浮梁縣比景德鎮市區更近,更方便找到合適的酒店。 根據計劃,我們第二天一大早便繼續從景德鎮北坐高鐵二十來分鐘前往婺源。 剛出婺源站,就有我們提前聯系好的一家民宿老板開車來接我們。 這個老板十分熱情,也十分健談,我們都叫他陳哥,約莫五十歲左右,一路上都在樂此不疲的給我們做著旅游攻略。 婺源最有名的就是篁嶺了,號稱中國最美鄉村,這是必然要去的,我們早在頭一天就在網上訂票了,一張門票加雙程索道是140元。 除了篁嶺,陳哥還強烈建議我們去看一看離他們民宿不遠的地方有一種十分稀有的鳥,叫“藍冠躁鹛”,再去當地的婺源博物館逛一圈。他說他女兒經常出去玩都必須逛一逛當地的博物館。 陳哥談及自己女兒時,言語表情當中,時常流露得意與自豪。 女兒是去國外留學過的,現在參加工作了,他在家里閑著沒事,便幫子女管理民宿生意。陳哥說他不為掙錢,訂酒店的房租都是女兒直接收的,他覺得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通過民宿生意,每天可以和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們聊天,給他們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 陳哥家的民宿環境真不錯,我們這間房在一層,透過落地窗向外看去,便是滿目青山,綠水環繞。 房間外面,還有一小片栽著綠植的院子,真有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氛圍。 應該是剛裝修完沒幾個月,一切都是新的。陳哥說裝修用的都是環保材料,沒有甲醛的,但我媳婦不太相信,她說有點氣味,我說沒聞到。 我們中午打算去篁嶺,陳哥便發揮了自己“本地通”的優勢,給我們找了個拼車,為我們少了不少錢呢。 篁嶺果然名不虛傳,那處建在山嶺中的古村落,經過修繕和商業開發以后,確實很美,曲徑通幽,極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在山嶺當中錯落有致。 里面雖有商鋪,但商業氣息并沒有蓋過文化氣息,而是與古村落文化相輔相成,渾然一體。既保留了徽派村莊的古樸風格,又為村莊增添了商品貿易的熱鬧。 沉浸其中,如夢如幻,仿佛人在畫中游。 不過,要想進入這個神秘而夢幻的山中村落,還需要坐五六分鐘的纜車,穿越幾個山頭,然后徒步走一段天梯,這對有點恐高的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逛完篁嶺已是下午,我們租了一輛車去婺源縣城吃飯。江西婺源真不愧是南方,作為一個愛吃米飯的北方人,我發現這里的米飯是真的好吃啊,比我在西安吃的米香多了。真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第二天,辭別民宿老板以后,我們就聽從他的建議去看了藍冠躁鹛,只是運氣不好,這段時間正是它的生理期,不能見人,我們就只能看看它的圖片和雕像。 緊接著,我們就去了婺源博物館,有幸了解婺源這個地方的前世今生。 婺源這個地方自古以來盛產綠茶,遠銷國內外,茶葉也成了婺源人民的重要經濟來源。 婺源有一條江,叫星江,這正是得益于這條江,使婺源的水陸交通十分發達。城西的星江碼頭絡繹不絕的船只,將茶葉及其他貨物運向全國各地。 我們回景德鎮市,沒有選擇坐高鐵,而是選擇自駕。 一路上仿佛穿行在流動的綠色秘境當中,目力所及都是青山綠水,偶爾也會有徽派民居。 既然景德鎮以陶瓷文明于世,我們便去市區里面一個叫“陶溪川”的地方游玩。 到那已是下午,除了鱗次櫛比的陶瓷商鋪以外,還有很多當地人在里面擺攤賣瓷器,各種瓷器琳瑯滿目。 剛到的時候擺攤的人還不多,逛了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夜幕快要降臨的時候,各種陶瓷攤位以及游客已經擠滿了道路兩旁,就跟菜市場一樣熱鬧。 但是跟菜市場不同的是,這些攤主們不會高聲叫賣,也不會成單心切,跟顧客討價還價,他們只管小心翼翼的將自家燒制的陶器一個一個的擺放在攤位上,然后像姜太公釣魚一樣尋找有緣人。 這些攤位沒了市儈氣,更多的是一種文雅氣。 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去景德鎮博物館,多少有點遺憾。 不過也好,因為這點遺憾,讓我雖然到過景德鎮,了解過景德鎮,仍然對景德鎮懷著一種熟悉的陌生感。 |
|
來自: 昵稱808732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