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我常常提起周嶺老師和他的神作《認知覺醒》,對我產生的深刻影響。 可以說正是因為這本書,讓我開啟覺醒之路,獲得一年頂三年的成長,順便還賺到了錢。 今天刷公眾號文章,看到《認知覺醒》中一句引人深思的話,也是現實中一個奇怪的現象: “凡是買了一堆書沒讀、報了一堆課沒上、心中有無數欲望的人,幾乎沒有主動做成過一件事。” 瞬間被這句話擊中了! 回首過往,我也曾像松鼠過冬囤積糧食一般,四處搜尋各種好課,閱讀的、寫作的、提升認知的……買了一籮筐。 然而現實是,買回來之后就在電腦里面吃灰了…… 周嶺老師這簡單而直白的描述,揭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夢想與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 那么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小西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如何通過認知層面的覺醒,激發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夢想不再只是停留在紙面上。 01. 欲望與實際行動的落差 或許很多人也和以前的小西一樣: 買了一堆書,卻因為各種原因沒能一頁一頁認真閱讀; 報了一堆課,卻因為繁忙或懶惰而沒有真正參與學習; 心中充滿了無數欲望和自認為偉大的抱負,卻極少為了夢想主動去付諸行動。 這就應了那句: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總是很骨感。 欲望就像熱情似火的沙漠,實際行動卻是一片荒蕪。 這種差距,反映了夢想與現實之間常常出現的斷層。 造成這種落差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不足,也可能是因為缺乏堅定的決心。 認知覺醒的過程,就意味著我們要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欲望,通過實際行動來實現內心的追求。 ![]() 02. 認知覺醒的力量 認知覺醒,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周嶺老師在書中描述過這樣一類人:醒著的睡著的人。 什么是醒著的睡著的人?這類人有著以下相似的特征: 雖然對本職工作非常投入,但業余時間幾乎被不需要動腦的事情占據: 有空就找朋友聚會,時常喝到爛醉; 經常熬夜,從不主動看書、運動; 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看搞笑視頻、讀八卦新聞、玩手機游戲; 實在沒事可做,就裹起被子睡懶覺; …… 有一個人,在之前也是上面所說的那種人,直到有一天身邊兩位關系很好的朋友由于意外,命運軌跡發生了巨變,他才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現有的一切被“剝奪”,我還有什么、會什么,又曾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什么? 這個問題讓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下去了。 這一年,是2017年,他36歲,在這樣一個老大不小的年紀,毅然開始探索。 如今2024年了,他怎么樣了呢? 他就是暢銷書《認知覺醒》和《認知驅動》的作者,周嶺老師。 3年左右的時間(《認知覺醒》出版于2020年),他就從一個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蛻變成寫出2本影響無數人的暢銷書的作者。 這期間他經歷了什么,才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呢? 那就是覺醒,就是提升自己的認知。 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的差異,因為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在覺醒之后,他開始廣泛涉獵知識,從腦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學科中,看到自己成長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清楚了這個世界的部分規律和真相,知道了實現夢想的方法和路徑。 而我也正是因為讀了周嶺的《認知覺醒》,從中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36歲開始覺醒,都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今年才30歲,我依然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我相信屏幕前的你,也充滿著無限可能! 03. 欲望到實際行動的轉變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發掘自己的無限可能呢? 答案就是:主動尋求變化,將欲望化為行動。 其實欲望和實際行動之間的鴻溝并非不可逾越,只要學會具體的方法論,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覺醒,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認知覺醒,正是邁過這個鴻溝的第一步。 當我們開始真切地面對到自己的欲望時,就要學會主動將這份熱情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比如每一年的開始,為自己制定詳實且可行的年度計劃; 比如買了一本書之后,真正花時間用心地去讀一讀; 比如報了一門非常感興趣的課,那就努力去上好每一節; …… 行動是百憂解,是能夠將虛無縹緲的欲望,轉變為現實的有效途徑。 只有當我們開始實際行動起來,夢想才會有望在生活的舞臺上演奏出嘹亮的旋律。 行動也是證明一個人是否真正認知覺醒的最終體現。 也只有行動,才能推動我們的生活不斷向前、不斷變得更好。 同時,在付諸實際行動時,常常伴隨著種種挑戰。 但痛苦無可避免,這正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改變確實挺難的,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一句臺詞: 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通過不斷挑戰自我,我們才能夠超越自身的局限,擁有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更為強大的能力。 當我們開始真正行動起來,在面對真實的困境,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的時候,內心會得到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實際行動不僅是夢想實現的途徑,更是提升自我價值、感受生活意義的過程。 ![]() 04. 追求更高認知的旅程 周嶺老師在書中寫道: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覺知。 認知覺醒,可以讓我們從被動的狀態中走出來,主動去塑造自己的人生。
這種主動性不僅體現在行動上,更體現在對生活的態度上。 努力成為自己人生的設計者,而非被動的旁觀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同時認知覺醒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不斷提高、讓我們的人生不斷變好的過程。 隨著實際行動的進行,我們會不斷認識到更深層次的欲望和目標。 這種不斷提高的認知水平,使得我們的行動更加精準,夢想的實現更加高效。 也為我們開啟了一個不斷追求更高認知的旅程,使得生活的維度更為豐富。 “凡是買了一堆書沒讀、報了一堆課沒上、心中有無數欲望的人,幾乎沒有主動做成過一件事。” 這句話不僅僅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呼喚。 如果這句話也讓你有所觸動,不妨不現在開始做出改變。 在認知覺醒的路上,學會將欲望轉化為有力的實際行動,開啟一段更加充實和有深度的人生。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