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喜歡秋天,關乎每一縷風的舒爽,關乎每一滴雨的清涼,亦關乎每一片葉子的靈秀……。 走進古詩詞,在最美的文字中,聆聽秋天最真切的呼吸。 詩巷在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唐朝詩人溫庭筠的一首《早秋山居》。 這首詩短小精悍,將秋天的美用8句寫盡,誰讀了都會忍不住稱贊。 早秋山居 唐·溫庭筠 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 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 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號溫鐘馗,我國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詞人。 溫庭筠在詩詞方面頗有造詣,他與李商隱齊名,被人們稱為“溫李”。 或許因為溫庭筠是廣為人知的“花間派”重要成員,所以每當提及他的作品的時候,大家都往往會想起“濃艷”一詞。 但其實溫庭筠的詩作卻富有著多樣性。比如我們本期所分享的這首《早秋山居》,就以清新自然的特點俘獲了眾多讀者的心。 首聯一出場就將飽滿的涼爽之意帶給讀者: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住在離山近的地方,就會感到秋天的寒意來得格外早,晴空下的草堂已經籠罩在一片清涼的霜氣之中了。 這一聯的內容比較概括,作者只是簡單地點到了地點與時間。不過,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此聯很富有張力,它不但有著一定的畫面感,而且還包含著一定的情感色彩。 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選擇了物象“山”“草堂”兩個物象,使得它們之間形成了空間上的“大小”對比,這種鮮明的落差感在體現出來的時候,畫面中的蒼涼且又古樸的意味也便隨之得以彰顯。 讀首聯的時候,讓人感覺仿佛來到了一個幽靜的田園世界,這里沒有世俗人情,有的只是大自然的空曠和秋天的澄凈。 頷聯在首聯的基礎之上做出進一步描寫: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樹木上的葉子慢慢地凋落了,窗前可以看到太陽的影子,池塘中蓄滿了水,水流緩慢且無聲。 特別喜歡幽靜的氛圍與環境,所以這種靜謐十足的詩句又怎能讓人不為之傾心呢? 和首聯相比,頷聯的描寫尤為細膩。作者將筆觸落在具體物象上面,將眼前所呈現出的景象生動地裁剪下來,這種精致而又細微的呈現,也無不說明作者的觀察力很到位。 “樹凋窗有日”,五個字之間貫通著嚴謹的邏輯關系:因為“樹凋”,所以“窗有日”。 這一句的畫面不僅有著線條方面的突出,更有色彩方面的暈染。 溫和而明媚的陽光穿過稀疏的樹葉,灑在窗戶之上,它照亮的作者的心境,也照亮了讀者的心情。這樣的畫面,看似尋常,實則又是那樣難得和美妙。 后面一句再借對“水”的刻畫,勾勒出一幅無聲卻略帶動感的畫面;這種美也同樣讓人賞心悅目。 在詩的頸聯處,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番美妙的畫面: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樹枝上成熟的果子陸續凋落,引來了猿猴從這里經過,地面上的落葉逐漸干枯,野鹿行走時發出沙沙的響聲。 依舊是景語描寫,但頸聯的畫面卻明顯“活”了起來。 “果”與“猿”,“葉”與“鹿”,這幾者之間的合理搭配,把山野景象的純樸、自然與安逸皆充分體現出來。 而作者于此處的刻畫,又從側面說明了他對山野生活的熱愛,又無不體現出他與大自然相知相契的那種淡泊的形象與情懷。 “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彈奏著琴弦,心中的雜念都已銷空,在寧靜的夜晚,只有清泉伴著作者。 這首的布局很典型,比如它在描寫晚風景之后,于尾聯處安排了妥當的情語。 “素琴機慮靜,”,其中的“素”字不僅是在修飾物象“琴”,更是在含蓄地表達作者的素雅情操。而其中的“琴”又向來為高雅之物,所以它的出現也再次有力地映射了作者的不俗形象。 作者于夜里伴泉彈琴,這一畫面清冷而雅致,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置身于世外,寄情于山水的隱者形象。 作者這種超脫的人格魅力,在拔高此詩境界的同時,也帶給讀者無窮的精神力量。 一片閑情幽處起,抱琴坐月等風來;讀完一首,心境舒朗。 讀古人詩,學寫自己的詩,將讀寫進行到底;關注一號詩巷,我們一起追逐詩與遠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