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華昌中醫 古中醫防未病,保民眾大健康。 《五十中醫簡單方,健康相伴到長久》 一、感冒 1. 蔥豉湯:蔥白 3 段、淡豆豉 10 克。加水煎湯,趁熱服??山獗砩⒑?,用于風寒感冒初起。 二、咳嗽 2. 川貝雪梨湯:川貝母 5 克、雪梨 1 個。雪梨去核,放入川貝母,加適量冰糖蒸熟。潤肺止咳,適用于燥咳。 三、頭痛 3. 川芎茶調散簡易版:川芎 10 克、白芷 10 克、荊芥 10 克、防風 10 克、薄荷 5 克。煮水代茶飲。疏風止痛,用于外感風邪頭痛。 四、失眠 4. 酸棗仁湯簡化版:酸棗仁 15 克、知母 10 克、茯苓 10 克。煮水喝。養血安神,清熱除煩,適用于虛煩失眠。 五、便秘 5. 麻子仁丸簡化:火麻仁 15 克、杏仁 10 克、大黃 5 克(后下)、枳實 10 克、厚樸 10 克。煮水服。潤腸泄熱,行氣通便。 六、腹瀉 6. 參苓白術散:黨參 10 克、茯苓 10 克、白術 10 克、山藥 10 克、白扁豆 10 克、蓮子 10 克、薏苡仁 10 克、砂仁 5 克、桔梗 5 克。煮水喝。健脾益氣,滲濕止瀉。 七、胃脹 7. 保和丸:山楂 10 克、神曲 10 克、半夏 10 克、茯苓 10 克、陳皮 10 克、連翹 10 克、萊菔子 10 克。煮水服。消食和胃。 八、口腔潰瘍 8. 導赤散:生地黃 10 克、木通 5 克、竹葉 5 克、甘草梢 5 克。煮水喝。清心利水養陰,治口腔潰瘍。 九、牙痛 9. 玉女煎:生石膏 15 克、熟地 10 克、麥冬 10 克、知母 10 克、牛膝 10 克。煮水服。清胃熱,滋腎陰,止牙痛。 十、咽喉腫痛 10. 銀翹散:金銀花 10 克、連翹 10 克、桔梗 10 克、薄荷 5 克、竹葉 5 克、荊芥穗 5 克、淡豆豉 5 克、牛蒡子 10 克、蘆根 10 克。煮水服。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治咽喉腫痛。 十一、鼻出血 11. 白茅根飲:白茅根 15 克。煮水飲用,可清熱涼血止血,用于鼻出血。 十二、中暑 12. 清暑益氣湯:西洋參 5 克、石斛 10 克、麥冬 10 克、黃連 3 克、竹葉 6 克、荷梗 10 克、知母 6 克、甘草 3 克、粳米 15 克。煮水服,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十三、暈車 13. 生姜貼肚臍:生姜適量,切成薄片貼于肚臍??删徑鈺炣嚥贿m。 十四、蚊蟲叮咬 14. 馬齒莧外敷:新鮮馬齒莧適量,搗碎外敷,清熱解毒,緩解蚊蟲叮咬瘙癢。 十五、輕度燙傷 15. 地榆膏:地榆 10 克,研成粉末,用香油調成膏狀,涂抹患處,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十六、消化不良 16.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各 10 克。煮水喝,消食化滯。 十七、眼睛干澀 17. 菊花枸杞茶:菊花 5 克、枸杞 10 克。泡水飲用,清肝明目。 十八、耳鳴 18. 耳聾左慈丸:熟地 10 克、山藥 10 克、山茱萸 10 克、茯苓 10 克、澤瀉 10 克、丹皮 10 克、磁石 10 克、五味子 10 克。煮水服,滋腎平肝,用于耳鳴。 十九、落枕 19. 葛根湯:葛根 15 克、麻黃 5 克、桂枝 10 克、生姜 10 克、甘草 5 克、芍藥 10 克、大棗 4 枚。煮水服,解肌舒筋。 二十、腳氣 20. 苦參洗劑:苦參 15 克、黃柏 10 克、地膚子 10 克。煮水外洗,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二十一、月經不調 21. 逍遙丸:柴胡 10 克、當歸 10 克、白芍 10 克、白術 10 克、茯苓 10 克、炙甘草 5 克、薄荷 3 克(后下)。煮水服,疏肝健脾,養血調經。 二十二、痛經 22. 艾附暖宮丸:艾葉 10 克、香附 10 克、吳茱萸 5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0 克、黃芪 10 克、續斷 10 克、生地黃 10 克、肉桂 3 克。煮水服,理氣補血,暖宮調經。 二十三、產后缺乳 23. 通乳丹:人參 10 克、黃芪 15 克、當歸 10 克、麥冬 10 克、木通 5 克、桔梗 10 克、豬蹄 1 只。煮水服,補氣養血,通乳。 二十四、乳腺增生 24. 逍遙蔞貝散:柴胡 10 克、當歸 10 克、白芍 10 克、白術 10 克、茯苓 10 克、瓜蔞 15 克、貝母 10 克、半夏 10 克、南星 10 克。煮水服,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二十五、小兒厭食 25. 異功散:人參 5 克、白術 10 克、茯苓 10 克、甘草 5 克、陳皮 5 克。煮水服,健脾益氣,和胃助運。 二十六、小兒腹瀉 26. 七味白術散:人參 5 克、白術 10 克、茯苓 10 克、甘草 5 克、藿香 10 克、木香 5 克、葛根 10 克。煮水服,健脾止瀉。 二十七、小兒咳嗽 27. 桑菊飲:桑葉 10 克、菊花 10 克、杏仁 10 克、連翹 10 克、薄荷 5 克、桔梗 10 克、蘆根 10 克、甘草 5 克。煮水服,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二十八、高血壓 28. 天麻鉤藤飲:天麻 10 克、鉤藤 15 克、石決明 15 克、梔子 10 克、黃芩 10 克、杜仲 10 克、桑寄生 10 克、牛膝 10 克、益母草 10 克、夜交藤 10 克、茯神 10 克。煮水服,平肝熄風,清熱活血。 二十九、高血脂 29. 澤瀉湯:澤瀉 15 克、白術 10 克。煮水服,利水滲濕,健脾化濁。 三十、糖尿病 30. 玉女煎加味:生石膏 15 克、熟地 10 克、麥冬 10 克、知母 10 克、牛膝 10 克、天花粉 10 克。煮水服,清熱滋陰,生津止渴。 三十一、冠心病 31. 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 15 克、薤白 10 克、半夏 10 克。煮水服,通陽散結,祛痰寬胸。 三十二、慢性胃炎 32. 香砂六君子湯:人參 10 克、白術 10 克、茯苓 10 克、甘草 6 克、陳皮 10 克、半夏 10 克、砂仁 6 克、木香 6 克。煮水服,健脾和胃,理氣止痛。 三十三、痤瘡 33. 枇杷清肺飲:枇杷葉 10 克、桑白皮 10 克、黃連 6 克、黃柏 10 克、人參 10 克、甘草 6 克。煮水服,清肺熱,祛痤瘡。 三十四、濕疹 34. 龍膽瀉肝湯:龍膽草 10 克、黃芩 10 克、梔子 10 克、澤瀉 10 克、木通 10 克、車前子 10 克、當歸 10 克、生地黃 10 克、柴胡 10 克、甘草 6 克。煮水服,清熱利濕,解毒止癢。 三十五、風濕性關節炎 35. 獨活寄生湯:獨活 10 克、桑寄生 10 克、杜仲 10 克、牛膝 10 克、細辛 3 克、秦艽 10 克、茯苓 10 克、肉桂心 6 克、防風 10 克、川芎 10 克、人參 10 克、甘草 6 克、當歸 10 克、芍藥 10 克。煮水服,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三十六、貧血 36. 四物湯:當歸 10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0 克、熟地黃 10 克。煮水服,補血調血。 三十七、耳鳴 37. 補腎聰耳湯:熟地黃 10 克、山茱萸 10 克、山藥 10 克、牡丹皮 10 克、澤瀉 10 克、茯苓 10 克、石菖蒲 10 克、磁石 10 克。煮水服,補腎聰耳。 三十八、慢性咽炎 38. 玄麥甘桔湯:玄參 10 克、麥冬 10 克、甘草 6 克、桔梗 10 克。煮水服,滋陰清熱,利咽解毒。 三十九、失眠多夢 39. 歸脾湯:白術 10 克、茯神 10 克、黃芪 10 克、龍眼肉 10 克、酸棗仁 10 克、人參 10 克、木香 5 克、甘草 6 克、當歸 10 克、遠志 10 克。煮水服,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四十、脫發 40. 七寶美髯丹:何首烏 10 克、茯苓 10 克、牛膝 10 克、當歸 10 克、枸杞子 10 克、菟絲子 10 克、補骨脂 10 克。煮水服,補腎固精,烏發生發。 四十一、尿頻 41. 縮泉丸:益智仁 10 克、烏藥 10 克、山藥 10 克。煮水服,溫腎祛寒,縮尿止遺。 四十二、陽痿 42. 右歸丸:熟地黃 10 克、山藥 10 克、山茱萸 10 克、枸杞子 10 克、菟絲子 10 克、鹿角膠 10 克、杜仲 10 克、肉桂 6 克、當歸 10 克、附子 6 克。煮水服,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四十三、早泄 43. 金鎖固精丸:沙苑子 10 克、芡實 10 克、蓮須 10 克、龍骨 10 克、牡蠣 10 克。煮水服,固腎澀精。 四十四、脂肪肝 44. 茵陳蒿湯:茵陳蒿 15 克、梔子 10 克、大黃 10 克。煮水服,清熱利濕,退黃保肝。 四十五、膽囊炎 45. 大柴胡湯:柴胡 10 克、黃芩 10 克、芍藥 10 克、半夏 10 克、生姜 10 克、枳實 10 克、大棗 4 枚、大黃 6 克。煮水服,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四十六、膽結石 46. 三金排石湯:金錢草 30 克、海金沙 15 克、雞內金 10 克、石韋 10 克、滑石 10 克、冬葵子 10 克、車前子 10 克、瞿麥 10 克、萹蓄 10 克。煮水服,清熱利濕,排石通淋。 四十七、跌打損傷 47. 七厘散:血竭 30 克、乳香 30 克、沒藥 30 克、紅花 30 克、兒茶 30 克、冰片 3 克、麝香 3 克、朱砂 30 克。研末,每次 1.5 克,用黃酒沖服。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四十八、皮膚瘙癢 48. 消風散:荊芥 10 克、防風 10 克、牛蒡子 10 克、蟬蛻 10 克、蒼術 10 克、苦參 10 克、木通 10 克、石膏 10 克、知母 10 克、當歸 10 克、生地黃 10 克、胡麻仁 10 克、甘草 6 克。煮水服,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四十九、中暑 49. 藿香正氣散:藿香 10 克、紫蘇葉 10 克、白芷 10 克、大腹皮 10 克、茯苓 10 克、白術 10 克、半夏曲 10 克、陳皮 10 克、厚樸 10 克、桔梗 10 克、甘草 6 克。煮水服,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五十、口腔潰瘍 50. 黃連解毒湯:黃連 9 克、黃芩 6 克、黃柏 6 克、梔子 9 克。煮水服,瀉火解毒。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方劑僅供參考,不可自行使用。使用中藥方劑應在專業中醫師的診斷和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有效。 最后,希望朋友們再關注《杏仁弦道》及《華康中醫館》兩個公眾號,里面的內容同樣精彩! 需要著重說明的是,一旦出現類似問題,千萬不可自行診斷和抓藥,務必及時尋求專業醫生幫助。寫這篇文章只是為科普相關知識,讓大家了解,絕非鼓勵自行用藥,以免造成誤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