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查作為一種廣泛應用于各類醫療環境中的基本診斷工具,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無論是在社區診所還是在大型醫院內的各個科室,我們都可以看到醫生和患者通過這種檢查來評估患者的血細胞狀態。此外,電視劇中也經常描繪主角因突發癥狀(如流鼻血)前往醫院進行血常規檢查,從而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例如白血病等)的情節。 這就引出了一個重要問題:血常規檢查真的可以作為早期發現癌癥的一種手段嗎?在接收到血常規報告后,我們應該關注哪些關鍵指標呢? ![]() 重慶至宜昌的游輪 <訂票中心>360搜索推薦 x 01 血常規檢查的作用與重要性 血常規檢查,亦稱為全血細胞計數檢查,旨在評估血液中不同類型的細胞數量及其比例。這些檢查報告中列出的眾多指標主要涉及三種主要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細胞,其主要功能是攜帶氧氣和二氧化碳,維持體內能量供應和廢物排放。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五種,是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幫助身體抵御病原體和異常細胞的侵害。血小板則在血液凝固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助于止血。通過監測這些細胞的數量變化,我們可以對體內的某些變化有所了解。 例如,血紅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預示著貧血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診斷以確定具體原因。當身體出現感染時,白細胞計數的增加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并據此制定治療方案。血小板計數的變化則可以用于評估出血或血栓的風險。 02 血常規異常與癌癥之間的關聯性探討 雖然血常規指標的輕微波動通常不需要過分擔憂,但如果出現顯著的異常值,就需要進一步的醫學檢查。血常規指標與癌癥之間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但由于癌癥的發展可能影響患者的血液狀態,因此有時會出現血常規指標異常的情況。 例如,白細胞計數的明顯增高可能是白血病或其他非血液系統癌癥侵犯骨髓的一個警告信號;血小板計數的增多在某些癌癥中也較為常見,尤其是在晚期癌癥中更為普遍;而隨著癌癥的發展,血紅蛋白的降低也可能是一個常見的現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指標的異常并不絕對意味著患有癌癥。在面對此類情況時,首先應保持冷靜,排除可能導致異常的其他原因。如果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這些異常,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并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生化檢測、骨髓穿刺、影像學檢查以及腫瘤標志物測試等,以評估是否存在癌癥風險。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生活方式調整也是預防癌癥的重要措施,包括戒煙、限酒、均衡飲食和加強鍛煉等。 參考資料: [1]科普中國.《關于血常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2]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拿到血常規報告腦殼就大了?華西醫生說,只需要看懂這3個數據就足夠了》. [3]呼吸科胡洋大夫.《這種血細胞與癌癥發生相關,為何晚期腫瘤病人會異常升高?》. [4]健康時報.《體檢報告中這些“字眼”可能是癌!腫瘤醫生:癌癥的“蛛絲馬跡”別忽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