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煩惱:有時候必須讓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不能懲罰,和他講道理他又不聽,該怎么辦呢? 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人有三大基本心理需求:自主、勝任和關系。 分享心理學的四步曲方法: 01 接納他的情緒 孩子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否認孩子會讓他自我懷疑,覺得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而且會更加抗拒大人的要求。 比如做作業,孩子拖延著不肯做作業時,先接納他的情緒:“哦,你現在不想做作業”。 先理解他,穩定他的情緒,讓他感覺到自己的需求被看見了。 02 向他解釋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還是做作業的例子,情緒穩定下來后,進一步說:“如果不完成作業,今天學的東西就沒法鞏固,明天老師要檢查怎么辦呢?” 給他講述做這件事的道理以及不做產生的后果。 03 提供支持 和孩子一起去做這件事,讓他知道,大人可以陪伴他,跟他一起遵守規則。 接下來可以這樣說:“這樣吧,我陪你一起學習,你不會的可以問我”。 然后,可以拿一本書坐在旁邊,和他一起學習,在他求助時,幫助他一下。 04 提供有限的選擇 做作業時,先做哪一科,再做哪一科,中間休息幾次,這些可以由他自己決定,只要不拖得太晚。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孩子就不會感到被強迫,而是感覺“我好像還是自由的,可以選擇”。 當孩子做出選擇后,他會對這件事更認同,覺得是自己的事,而不是父母或老師的事。 05 最后的話 總結一下,上面談了四種方法:接納情緒、解釋為什么必須這么做、提供支持、給予一定的選擇。 這四種方法,讓孩子看到了你的誠意:你尊重他的感受,向他解釋原因,而不是強迫他,陪他一起同甘共苦,還給了他一定的選擇權。幫助孩子更加體會到自主,更可能和你合作。 這些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不妨試一試吧。 |
|
來自: hercules028 > 《教育、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