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國產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在英國倫敦試映。 兩個多小時的影片,讓不少英國人淚流滿面,他們在影片結束后起立鼓掌,掌聲久久回蕩在放映廳中。 有人操著半生不熟的中文,向紀錄片的創作團隊激動大喊:“感謝你們!” ● 《里斯本丸沉沒》英國倫敦試映現場 里斯本丸號是一艘大型貨輪,二戰時期沉沒于中國浙江東極島附近海域。 在那場船難中,有近千名英國人死去,慘烈程度堪比泰坦尼克號。 但讓人意外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故事人盡皆知,里斯本丸號的故事卻幾乎沒什么人知曉。 要不是中國漁民出手,這段歷史可能早已淹沒在浩瀚的大海中。 沉沒的真相 如果說泰坦尼克的沉沒是天災,那么里斯本丸的沉沒,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人禍。 里斯本丸號原是一艘客輪,隸屬日本橫濱船塢公司,二戰時期被日本軍方征用,改造為貨輪。 ● 里斯本丸號 1942年9月27日,日軍將1800多名英軍戰俘,以及從中國香港掠奪的大量布匹、食品等物資裝入里斯本丸號,運往日本。 這些戰俘被分成3批,像罐頭一樣被塞進陰暗潮濕的3個底艙,由于空間狹小,所有人只能站著。 甲板上則是700多名全副武裝的日本兵。 為了讓戰俘老實點,日本兵告訴他們:“你們將被帶到一個美麗的國家,享受照顧和善待。” 戰俘們信以為真,絲毫沒有意識到這將是一趟“地獄之旅”。 ● 英軍戰俘 10月1日,里斯本丸號途經浙江東極島附近海域,遭遇了美國“鱸魚”號潛艇的伏擊。 潛艇指揮官誤判里斯本丸號為運兵船,接連向其發射了數枚魚雷。 其中一枚魚雷命中燃料艙,致使里斯本丸號喪失動力,開始緩緩下沉。 ● 當年沉船時的檔案照片 由于船體巨大,里斯本丸號的下沉速度非常緩慢,從被擊中到沉沒,經歷了足足25個小時。 這漫長的25個小時中,有日軍多艘艦船趕到現場。 他們接走了船上的日本兵,然而面對即將沉沒的里斯本丸號和底艙中的1800多名戰俘,日本人做出了一個喪心病狂的決定——他們用木條和防水油布,把3個底艙的艙門牢牢釘死,以便把這些戰俘全部淹死在海里,將責任推到美國人身上。 ● 沉沒中的里斯本丸號 當英軍戰俘察覺日本人意圖的時候,里斯本丸號已經搖搖欲墜了。 戰俘們陷入巨大的慌亂和恐懼中。 為了自救,他們拖著連日來缺乏食物飲水、虛弱不堪的身體,努力將涌入底艙的海水排到艙外。 另一方面則動用手頭一切能找到的尖銳物,輪流切割艙門處的木條和防水油布。 悶熱缺氧的環境,讓戰俘們很快體力不支,他們喘著粗氣,每一步行動都異常艱難,不少人因缺氧而窒息。 所幸,他們趕在大船沉沒前,撞開了艙門。 幾名最后撤離的日本兵發現動靜,沖過來警告戰俘們退回底艙,并舉槍朝他們射擊。 ● 紀錄片《里斯本丸號》截圖 憤怒的戰俘們則頂著槍彈,沖上去與日本兵肉搏,將幾名日本兵當場打死。 之后,戰俘們抱著廢木料、油漆桶等跳入海中。 他們有的直接被洶涌的潮水卷走,有的則奮力游向不遠處的幾艘日本艦船,試圖尋求幫助。 艦船上的日本兵非但沒有出手相救,反而用步槍和機槍肆意屠殺游近的戰俘,甚至駕船像碾螞蟻一樣,把水中掙扎的人們壓入海面之下。 無數戰俘就這樣慘死在大海中,周圍的海水都被鮮血染紅。 就在英軍戰俘們走投無路之際,中國漁民出現了。 中國漁民“天降奇兵” 船難當日,正值東風漲潮,沉船中大量五顏六色的布匹,隨著潮水涌向廟子湖島、青浜島一帶。 當地漁民登高望遠,這才發現有船難,當即傾島而出,劃著各自家里的漁船,前往船難方向救人。 ● 漁民當年就是劃著這樣的小船出海救人的 據事后統計,參與救援的漁民共有198人,他們出動了46條船,逆著狂風大浪甚至槍林彈雨,從茫茫大海上搜尋救回英軍戰俘384人。 有的漁民連救3船,有的漁民上午10點出發,深夜12點才返回,只為能找到更多的落難者。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有漁民說:“當時全村幾十條船全部出動,趕往出事的方向。海面上先是看到五顏六色的布,后來見到很多人、很多尸體。不撈東西只撈人,我們漁民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有人落水必須施以援手……” ● 漁民救援路線 中國漁民的出現,不僅直接救下了300多條人命,更重要的是,他們打亂了日軍的屠殺計劃。 日軍意識到,在如此遼闊的海域,四面八方都是漁船,他們不可能再封鎖住消息了,也不可能再將戰俘全部沉到海底,只好被迫開始撈人。 有戰俘在回憶錄中寫道:“中國漁民的救援,讓日本人不得不放棄屠殺計劃,更多英國戰俘因此幸存下來,而不至于全軍覆沒。” 救回來的戰俘被分散到各個漁民家中照料,漁民們這才知道,這些人都是抗日盟軍。 當時由于戰時封鎖,漁民們的生活條件非常艱難,但他們仍拿出平日里省吃儉用的糧食和衣服,給戰俘們充饑、御寒,還有人把舍不得吃的雞蛋、豆干拿出來待客。 漁民們徹夜未眠,商量著該如何把戰俘們轉運出島。 然而沒等他們動作,第二天清晨,日軍的5艘軍艦便已包圍了廟子湖島和青浜島。 日軍在附近海域投下炸彈以示恐嚇,隨后,200多名全副武裝的日本兵登島,他們毆打漁民,挨家挨戶地搜捕英軍戰俘。 即使這樣,漁民們仍冒著生命危險,將戰俘中看似頭領的3個人藏到山洞中,幫他們躲過抓捕。 最終,除了這3人之外,其余381名戰俘被日軍帶走。 此后數日,日本艦船一直在這些島周圍巡邏。 10月9日,船難發生的第8天,漁民們才終于找到機會,他們用小船把3名戰俘轉送到葫蘆島,交給當地的抗日大隊,后輾轉送到重慶。 這3名戰俘分別是英國海軍中尉法倫斯、外交官詹姆斯頓,以及商人伊文斯。 他們在重慶期間,通過廣播公布了里斯本丸沉沒的真相,揭露日軍的丑惡罪行,在國際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至于里斯本丸號上的其他幸存者,則被日軍押往日本本土的戰俘集中營,充當苦力。 這些人直到日本投降后,才終于得以返回英國。 ● “里斯本丸”戰俘在日本集中營干苦力 ![]() 這場轟轟烈烈的沉船事件,隨著戰爭的結束而慢慢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但半個多世紀來,東極島一直流傳著里斯本丸的故事。 就連當地的孩子們都知道,在他們居住的島嶼東部,大海的深處,有一艘大船長眠于此。 一些人的家里至今還保留著當年英軍戰俘作為信物留下的口琴、西餐刀、戒指…… ● 漁民家中保管的英軍戰俘留下的戒指 2013年,電影《后會無期》籌拍,制作人方勵和導演韓寒來到東極島。 從當地居民口中,他們聽到了里斯本丸的故事,大受震撼,覺得這件事該讓更多人知道。 于是,韓寒將故事寫進了《后會無期》的歌詞:“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 “一艘船”,指的就是里斯本丸號。 而方勵決定找到這艘船,拍攝一部面向全球觀眾的紀錄片。 ● 方勵(右一)和韓寒(左二)在《后會無期》拍攝現場 2016年,方勵帶領科技團隊,成功在舟山群島東部海域探測到了里斯本丸號的殘骸。 ● 聲吶顯示的“里斯本丸”沉船遺骸,坐標為【30°13'44.42'N 122°45'31.14'E】 之后,他成立攝制組,開始拍攝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 前前后后歷時7年,為了真實還原那段歷史,方勵先后6次前往英國,尋找當年英軍戰俘的后人。 他在英國最大的幾家媒體發布整版尋人廣告,英國BBC主持人問他:“為什么你們一幫中國人要跑到英國鋪天蓋地打廣告?” 方勵回答:“我們不單單是要完成一部電影,更是要守護一段歷史。這段歷史被淹沒了80多年,被日本方面否認了80多年!我們要讓全世界知道,這件事就發生在我們中國的家門口,我們的漁民和先輩是目擊者、是參與者、是救助者,只有我們最能公正地還原那段歷史的真相。” ● 方勵在英國報紙上刊登的尋人廣告 在各種渠道的幫助下,方勵先后聯系到了330多位英軍戰俘后人,以及3位里斯本丸事件的親歷者,掌握了大量最真實權威的史料信息。 拍攝期間遭遇疫情、資金鏈斷裂,為了堵住資金缺口,方勵賣掉房子,還欠下了3000多萬元的債務。 他沒有被困難壓垮,頂著巨大壓力,最終完成了紀錄片的全部拍攝工作。 ● 方勵采訪英軍戰俘后人 2023年8月,《里斯本丸沉沒》在英國倫敦試映,掀起了極大的反響。 不少英軍戰俘后人萬里迢迢來到中國,他們到東極島參觀“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紀念館,許多人感慨落淚。 ● 英軍戰俘后人在“里斯本丸”沉沒海域祭奠親人 “中國漁民冒著巨大的風險進行營救,這不是電影,而是真實的歷史。語言無法表達我對他們的感激之情。”英軍戰俘后人詹姆斯·桑頓如此說道。 英國學者托尼·班漢姆則表示:“中國漁民出于自發的營救行動,在關鍵時刻扭轉了局勢。在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這都是一個充滿力量和人性光輝的事件。” 有英軍戰俘后人約見漁民后人,她們以姐妹相稱,緊緊擁抱在一起。 ● 英軍戰俘后人(右)與救援漁民后人緊緊相擁 還有人帶來了墓碑——她的親人沒能從那場船難中脫困,長眠在了那片海域。 她在墓碑上刻下親人的姓名、年齡、軍隊編號,將墓碑沉入了東極島的海底…… ● 墓碑上的年齡只有22歲 2020年,最后一名曾參與“里斯本丸”救援的漁民林阿根逝世,享年96歲。 2021年,最后一名“里斯本丸”幸存者丹尼斯·莫利逝世,享年101歲。 至此,“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所有親歷者全部離世。 但這并不是結束,里斯本丸號的故事正喚起更多人的注意。 中國漁民的善良悲憫,與日本法西斯的兇殘形成強烈對比。中英兩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火中締結的真摯情誼,正在世代傳承下去。 2024年9月6日,《里斯本丸沉沒》在國內正式上映。 隨著影片的上映,方勵坦言,自己10年來最大的心愿終于完成了。 接下來,他將投入下一個人生目標——尋找馬航370。 他說,馬航370承載著太多人的心念,這件事我不會放棄。 “只要沒有人找到,我就一定會去找。” ● 參考資料 [1] 新華社|“里斯本丸”的最后故事——中國漁民二戰中冒死營救英戰俘 [2] 中國新聞網|“里斯本丸”號,不止是一艘沉船 [3] 錢江晚報|導演方勵:《里斯本丸沉沒》背后的執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