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在這個群雄逐鹿的年代,有一位絕世之才橫空出世,他就是孫臏。 作為著名的軍事家,孫臏曾師從鬼谷子,與龐涓同門。在魏國時,孫臏遭到龐涓的陷害,雙腿殘疾,被挖去了膝蓋骨。直到1972年,山東臨沂一古墓出土了一批竹簡,真相才最終大白于天下。 孫臏,字伯嗣,春秋時期衛國公族后裔。自幼聰穎過人,對兵法韜略有著非同尋常的領悟力。年僅十五歲時,孫臏就拜入了當時最負盛名的軍事謀略大師鬼谷子門下,成為其弟子。 在鬼谷子座下,孫臏勤學苦練,兵書典籍無不涉獵,對兵家之道的理解也日益深入。 很快,他就在眾多弟子中脫穎而出,成為鬼谷子最為得意的門生之一。 然而,與孫臏同期入門的,還有一位天資同樣出眾的弟子,他就是龐涓。 龐涓為人足智多謀,野心勃勃,對孫臏的才華心存妒忌。雖然表面上兩人相處融洽,但暗地里龐涓總在尋找超越孫臏的機會。 反觀龐涓的計策,雖然看似精妙,但終究不如孫臏的出色。 這一結果更是讓龐涓心中不滿。他暗自發誓,總有一天要在兵家之道上超越孫臏,證明自己的能力。 轉眼幾年過去,孫臏和龐涓的才能也日漸為外界所知。一些諸侯國君主慕名前來,希望能聘請他們為軍事謀士。 面對這樣的機遇,龐涓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 他決定離開鬼谷子,先行一步進入諸侯爭鋒的舞臺,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在魏國的幾年間,龐涓運籌帷幄,屢立戰功,讓魏國的國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他的名氣也隨之越來越大,甚至有人將他與當年的吳起相提并論。 而孫臏在鬼谷子門下修行期滿后,也決定下山一展宏圖。 他的才能同樣引起了諸侯國的注意。魏王聽聞孫臏的大名已久,知道他是鬼谷子的高徒,必定才識超群。于是,魏王派人前往請孫臏入魏,希望能得到這位奇才的輔佐。 最終,在魏王的再三請求下,孫臏還是來到了魏國。 為了一較高下,魏王特意安排孫臏和龐涓同時演練陣法,以考驗兩人的能力。在演練中,龐涓布置的陣法都被孫臏看穿,而孫臏所布的奇陣,龐涓卻怎么也參不透。 龐涓心中又驚又妒,他意識到,若讓孫臏留在魏國,自己恐怕再難出頭。他決定利用手中的權力,設法將孫臏除去,以絕后患。 龐涓心中的妒火越燒越旺,他知道若想除去孫臏,就必須制造一個無可辯駁的罪名。于是,龐涓暗中偽造了一封孫臏與他國私通的信件,并偷偷放入孫臏的寢室。 不久,龐涓向魏王進讒言,稱孫臏與敵國勾結,圖謀不軌。 魏王聞言大怒,命人搜查孫臏的房間。果不其然,偽造的信件被發現,成為了孫臏"通敵叛國"的鐵證。 孫臏被帶上堂審,面對突如其來的指控,他百口莫辯。龐涓站在一旁,看著孫臏慌亂的神情,心中暗自得意。在他的設計下,孫臏已經落入了無可脫身的陷阱。 龐涓見拷打無果,便建議魏王對孫臏施以更為殘酷的刑罰——臏刑和黥刑。 所謂臏刑,就是挖去犯人的膝蓋骨,使其終生殘疾;而黥刑,則是在犯人臉上刻上恥辱的刑戳,令其永世難以抹去。 魏王聽從了龐涓的建議,下令執行這兩種酷刑。孫臏被壓上刑架,鋒利的刀鋸劃開了他的膝蓋,鮮血瞬間涌出,痛徹心扉的慘叫回蕩在刑場上空。而后, 燒紅的鐵戳印上了他的臉頰,留下了永遠無法磨滅的傷痕。 然而,孫臏并沒有就此屈服。為了活下去,他裝瘋賣傻,以免再遭到更多的迫害。 就在孫臏絕望之際,一個意外的轉機出現了。齊國使者來到魏國,得知了孫臏的遭遇。使者認為孫臏是無辜的,便想辦法將他營救出獄,帶回了齊國。 孫臏雖然逃離了魏國的牢獄,但他的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創傷。雙腿殘疾,臉頰刻戳,這個昔日意氣風發的天才謀士,如今已是一個傷痕累累的殘廢。 孫臏在齊國養傷期間,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知道,只有戰勝龐涓,才能真正洗刷自己的恥辱。于是,他開始為齊國出謀劃策,幫助齊國對抗日益強大的魏國。 孫臏的軍事才能絲毫未減。他巧妙地利用地形,精心部署兵力,屢次在與魏國的交鋒中取得勝利。這些戰績讓齊國君主對孫臏刮目相看,開始對他委以重任。 終于,孫臏等來了與龐涓決一死戰的機會。魏國在桂陵集結大軍,準備對齊國發動進攻。齊國君主將兵權交給孫臏,希望他能夠擊退來犯的魏軍。 孫臏命令齊軍以少數兵力在桂陵與魏軍周旋,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秘密繞到魏軍的側翼。 當龐涓全神貫注地指揮前線作戰時,孫臏的部隊突然發起攻擊,打了魏軍一個措手不及。 魏軍頓時大亂,龐涓也感到異常狼狽。他沒想到,自己精心部署的戰陣竟被孫臏輕易攻破。面對孫臏的進攻,龐涓指揮若定,試圖穩住局勢。 戰局逐漸向齊軍傾斜,魏軍節節敗退。龐涓眼看大勢已去,決定親自率兵與孫臏決一死戰。他率領精銳部隊,殺入齊軍陣地,與孫臏狹路相逢。 昔日的同門師兄弟,如今已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龐涓怒目而視,大聲質問孫臏為何要背叛魏國。孫臏冷笑一聲,譏諷龐涓卑鄙無恥,設計陷害自己。 ![]() 孫臏命人將龐涓帶到他的面前,二人四目相對,皆無言以對。孫臏本可以趁機報仇雪恨,將龐涓就地正法,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寬恕。他命人將龐涓釋放,讓他帶著失敗的恥辱離開了桂陵。 ![]() 1972年4月,山東臨沂地區一處漢墓的發掘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清理著每一寸土地,希望能有新的發現。 突然,一名考古人員的鏟子碰到了一個堅硬的物體。眾人齊聚過來,仔細挖掘,竟然發現了一大批珍貴的竹簡。 這批竹簡經過專家的鑒定,被確認為是戰國時期的文獻。其中有不少兵書戰略的記載,但最引人注目的, 是一篇名為《孫臏兵法》的文章。 ![]() 《孫子兵法》實際上是孫臏所作;也有人認為,二者是兩個不同的人,只是恰好同姓罷了。 而這批竹簡的出土,無疑為解開這個謎團提供了重要線索。 經過專家的仔細研究和考證,竹簡中的《孫臏兵法》與傳世的《孫子兵法》在行文風格和思想內核上有著明顯的不同。這證明,孫臏和孫武確實是兩個人,他們分別創作了各自的兵書,流傳后世。 竹簡中記載的內容,還揭示了孫臏的生平遭遇。其中詳細描述了孫臏如何遭到龐涓的陷害, 被挖去膝蓋骨,致使雙腿殘疾的經過。 ![]() 原來,孫臏雖然雙腿殘疾,行動不便,但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力并沒有受到影響。 他設計了一些特殊的機械裝置,如輪椅,來幫助自己行走和指揮作戰。 竹簡中還記載了孫臏在齊國時,是如何運用這些裝置,指揮軍隊,與龐涓多次交手的情形。盡管行動不便,但孫臏在戰場上依然能夠準確判斷戰局,給出精妙的戰術指導,屢建奇功。 ![]() [1].《孫臏:足智多謀的軍事奇才》[J].全國新書目,2023(01):124-125. [2].吳名崗.孫臏是怎樣誘龐涓入馬陵之“套”的[J].孫子研究,2020(04):67-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