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日軍曾在楊家鋪偷襲八路軍骨干,致使800八路軍只有百余人突圍,日軍則自稱只傷亡2人。此事也成為聶帥的一件心事。 1944年底,此時的抗戰形勢已經逐漸明朗,日軍的整個戰場即將崩盤,晉察冀根據地的八路軍便趁此機會,繼續鞏固根據地建設。 此事事關重大,根據地的各級干部便收到了去豐潤縣腰帶山的小嶺溝村開會的通知。楊家鋪是一個建在山坳里的,只有兩百余人的小村莊。 此次收到通知前來開會的干部總共有500人,這在當時的根據地也是少見的。所以為了保護開會干部的安全,此次的包圍工作也不能含糊。 為此負責此次會議的邊區特委周文彬,調來了作為冀東主力部隊的12團特務連,以及一個警衛連,總共兩個連的300余人的保衛力量。 為了安全起見,周文彬還給這些兩個連增加了裝備,每個戰士配備25發子彈,4顆手榴彈。按理說500人開會,由兩個精銳連300人保護,應該不會出問題。 可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就在開會當天,周文彬忽然得到情報,日軍忽然往周圍據點大量增兵,而小嶺溝村不遠處就是平原,適合日軍大規模的突擊包圍。 為了安全起見,周文彬便決定立即轉移到北部的楊家鋪繼續開會。楊家鋪位于山區的山坳里面,遠離日軍據點,要是日軍真的前來偷襲,也可以立即帶著人員往山里鉆。 于是會議便繼續在楊家鋪進行。一直開到10月17日,大家都開了一天的會,入夜之后眾人都睡得相當沉。 不料就在凌晨時分,周圍卻忽然響起了密集的槍聲。 所有人都被這槍聲驚醒,紛紛跑出院子來觀察情況,這個時候通訊員來向周文彬報告:“敵人可能有幾百人!” 周文彬想楊家鋪有兩個連的部隊,對付幾百敵人應該是夠的,于是他便一邊讓特務連連長劉景余帶著戰士們前去阻擊日軍,自己則把所有開會干部都集中起來保護,以待援軍。 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雙方剛接上火不久,周文彬就覺得不對勁,敵人的槍聲太密了,而且四面八方都有敵人涌來,敵人肯定不止幾百人,直覺告訴他,這可能會是一場惡戰。 很不幸的是,周文彬判斷對了。原來不知道何種原因,八路軍干部要在楊家鋪開會的消息,被日軍知道了。 日軍得知有那么多八路軍干部在一起開會,欣喜若狂,當即調動了唐山、山海關、冀東等地的日軍,共計三千余人,勢要將楊家鋪的八路軍一網打盡。 同時為了行動的保密,日軍甚至沒有告知偽軍,所以此次參戰的并無偽軍,全是日軍的精兵。偏偏這天楊家鋪附近又起了大霧,楊家鋪的警衛部隊不知為何,并沒有在外圍設置崗哨。 所以日軍早就趁著大霧,把楊家鋪周圍的制高點全部占領了。等周文彬反應過來便想帶著部隊突圍,劉景余是楊家鋪人,對周圍的地形非常熟悉,便建議部隊向北部山區轉移,占據那邊的舉高點,和日軍周旋。 于是周文彬立即把部隊分成三隊,準備分別向三個方向的制高點突圍。可讓周文彬沒想到的是,日軍早已經在各個制高點部署了重兵,派出去的攻擊部隊,不是被日軍堵住,就是在占領制高點后,又被日軍埋伏在周圍的部隊給伏擊。 竟然無法占領制高點,眼下就只剩下一個方法了,周文彬決定分頭突圍,此時已經天亮了,能沖出去多少就是多少。在臨走之前,楊家鋪村燃起了熊熊大火,各個干部都在燒自己隨身攜帶的各種文件和檔案。 兩個連的戰士不斷地沖向已經被敵人牢牢控制的山口,但此次日軍準備沖鋒,還攜帶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密集的子彈一次次的將戰士們的沖鋒壓了回去。 突圍的戰斗一直打到下午四點,山坳上躺滿了中彈的八路軍,就連負責指揮的周文彬也中彈犧牲了。 此時村內的槍聲已經變得稀薄,被圍困在村內的人,知道自己是沖不出去了,便用石頭或空槍和進村的日軍進行巷戰,以此來給已經突圍出去的戰友減輕一些壓力。 劉景余所在的特務連也幾乎拼光了,在沖出包圍圈,將一部分干部送到安全地帶后。 此時周文彬交代給劉景余和戰士們的突圍任務本來已經完成,但是劉景余和剩下的戰士們,依然義無反顧的拿起槍往回沖,想要再去接應沿路的戰友。 最后劉景余和特務連的所有戰士,都犧牲在了沖鋒的路上。楊家鋪突圍戰,日軍以三千的精銳力量包圍了只有八百余人其中只有三百余作戰部隊的八路軍,最后只有120余人成功突圍。 其悲壯程度正如聶帥后來所說:此戰是我軍在華北抗日戰場上的一次損失巨大且罕見的戰斗。事后,日軍更是囂張至極的宣稱,自身只傷亡了兩人,這和我軍記載的殲敵300人的數字,相差太大。 日軍所說顯然是不可能的,戰斗持續了一天,日軍雖然在兵力上占據了巨大優勢,但是特務連和警衛連作為冀東八路軍中的主力部隊,戰士們作戰經驗豐富,又熟悉地形。如果日軍只是傷亡了兩人的話,那么戰斗根本就不可能持續一天。 楊家鋪突圍戰悲壯異常,教訓也相當深刻,比如在開會的選擇上,距離日軍的據點只有幾十公里,距離太近,這等于是在敵人的眼皮底下開會,此外警戒部隊沒有在村外派出崗哨,在出現敵情的時候,沒有及時取消會議,這些教訓,都會后來的戰斗,積累了寶貴經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