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傳說中地府門口掛著副對聯:上聯“陽間三世,傷天害理皆由你”,下聯“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橫批“你可來了”。 古人把地府描繪得像個“絕對公平”的地方,沒有那些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你做過什么壞事好事,到了那兒全都曝光,別想隱瞞。 年輕時啊,誰會把這些傳說當回事兒?日子過得飛揚跋扈、肆無忌憚的。 可到了晚年,一切塵埃落定,回頭看看自己的路,再對照社會上那些好人壞人、各式各樣的結局,這才猛然醒悟:因果不虛,報應不爽。 人這一輩子,終究要到地府報到,功過是非,全給你掀個底兒掉,逃不掉、賴不掉。 品味地府那對聯,透徹得扎心,也奉勸各位,別作惡,少造孽。 01 “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善惡有報,慎言慎行。 老話說得好:“陽世全憑一張紙,是非顛倒多因此。豈似幽中業鏡臺,半點欺心沒處使。” 人在世上作惡,總覺得自己能躲過去,但到了那陰曹地府,可沒地方藏了。 這話聽起來像個嚇唬人的鬼故事,但道理卻硬得像鐵,一點也不含糊。 《二刻拍案驚奇》里講過這么個故事:宋淳熙年間,明州的夏主簿和林氏合伙開了個酒店。林氏那個人,錢沒出多少,心眼倒是一大把,安排了八個伙計天天盯著賬本,整得賬目亂七八糟,錢全進了她自己的腰包。 茨威格曾說:“一個人能力所不及的地方,也就是他的責任的界限?!睋Q句話說,你的手伸得再長,也伸不過你該負的責任。 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擔得起。美好的后果,去努力爭取;一看就是惡果,那就趕緊打住。 事情剛開始就停下來,這是最好的止損;事已經開始了,但還能剎住車,那也是“亡羊補牢”,總比繼續錯下去強。 林氏和夏主簿鬧到打官司,林氏竟然買通了官府,還真就贏了官司。唯一敢作證的劉八郎拒絕了林氏的賄賂,也因此被恨上了。 多年后,夏主簿、林氏和那些伙計都死了。一天,劉八郎突然告訴妻子:“我要到地府去給夏主簿作證,三天后就回來?!遍愅鯇復臧缸?,判林氏下地獄,又對劉八郎說:“窮人不受賄,這可難得,不能不賞,添他陽壽一紀。”結果,劉八郎活到了九十一歲。 這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責任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善惡早晚會見光。 那些自己承擔不起后果的事,別去碰,否則不光是你自己,連你的家庭都會被牽連,受的苦可就大了。 02 “陽間三世,傷天害理皆由你”:人性善惡,自知者明。 老子說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要想看透這人世間的善惡,還得先看清自己。 劇里的和珅,光顧著貪財,只想著給子孫留下銀子,卻把品德、學問拋在一邊。 人性中的貪婪讓他走上不歸路,最后落得個身敗名裂,連累子孫也跟著遭殃。 人性就是這么一回事兒,善惡交織,誰也逃不掉。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避髯訁s講:“人性本惡?!蹦阏f誰對誰錯?其實這些看透人性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大智慧的人能駕馭自己的欲望,愚昧的人卻總是被人性牽著鼻子走。那些貪財、炫耀、不知足、占便宜、算計別人的事兒,咱們誰沒見過? 最糟糕的是,很多人犯了錯,卻死不悔改。你怎么提醒、教育他都沒用。 就像那句老話:“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錯?!庇械娜俗霰M了傷天害理的事兒,卻還覺得自己理直氣壯。 人活一世,看透了善惡,才算活得明白。 分清了是非,才能真正做到“懲惡揚善”,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底氣、少煩惱。 最終,人活得通透了,就會趨利避害,一輩子也就能活得踏實安寧。 03 活著的時候,別太囂張,也別把名利看得太重了。 真正能成就一個人的,是德行。 到了老年,身后還有好口碑,走得有尊嚴,這才是大福氣。 你干的每件事,都會回到自己身上,這就像對聯說的——“你可來了”。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輕如鴻毛?!?/p> 往后余生,別瞎折騰,多做點好事,風雨來時也能心安。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