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中秋養生緝聚談 作者北京齊結存 ![]() 中秋養生。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舉杯邀明月,千里共女嬋娟。又是一年中秋節,又是花好月圓時。天氣勁急,地氣清寧,坤氣紫紫,豪氣雄雄。秋,仲秋秋三月,是經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以中秋作為氣候轉化分界。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節。而中秋佳節來臨,親友團聚,賞月共飲,難免飲食不節,腸胃內傷;而秋季陽氣逐漸收斂隱藏,陰氣逐漸生長起來,氣候由熱轉寒,燥邪盛行,陰氣始下;同時秋氣收斂,在志為悲,其情志性疾病易多發生。借力專家專門家行家視角共識,一起了解中秋時節如何養生,養好生養人生,團團圓圓健健康康度秋度中秋佳節。 悉秋知之仲秋中秋養生?!扒锶拢酥^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薄饵S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保持"容平"的心態。中秋養生《四氣調神大論》講述秋季養生總綱,即“容平”。人體應該從夏季疏泄外發的狀態,調整到內收平定的狀態,在面對從夏季一派繁盛到秋季萬物逐漸凋零的景象也能保持一個寬容、平和的心態。不應產生如《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緒,勿因悲憂傷了肺氣,因為秋季萬物雖然凋蔽,但生機已然收藏進了果實,應當看到萬物生生不息的希望。調整好心情,注重收斂神氣、寧神定志,做到內心寧靜。秋季天高云淡,可適當參加一些郊游,或登高望遠,有助緩解悲憂的情緒。切切切切。即: 一一防"秋燥"。中秋養生秋季應特別注意防“秋燥”。燥為秋季主氣,這是自然界生息循環的規律,夏季炎熱多雨有利于作物繁茂生長,而秋季的干燥與肅殺則有利于果實成熟采收?!夺t門法律》中說“秋傷于燥”,若燥氣太過則為燥邪,燥性干澀,易傷津液,燥易傷肺,可見鼻干、咽干、口干、干咳等癥狀,根據寒熱不同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如果夏季津液耗損過多,秋季津液收斂不足,則會出現口舌干燥、饑不欲食、大便干結、手足心燥熱等“內燥”癥狀。秋季茶飲方配方:麥冬、枸杞、百合、大棗、菊花,可養肺、胃、肝、腎之陰,潤燥生津,清心安神,輕疏燥邪。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枸杞味甘,性平。歸肝、腎經。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百合味甘,性微寒。歸肺、心、胃經。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一茶配多味,多味和合衛衛人健生。 一一預防感冒。古語云: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不要急著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容易出汗,出汗吹風,容易著涼,更易出現咳嗽、流鼻涕、發燒等傷風感冒癥狀。秋天適合適當的凍一凍。但年老體弱者,還需及時加衣保暖。同時,雙手合掌,對搓時兩手的“大魚際”應貼合,以搓得雙手發熱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動,另一手對其搓動。再兩手上下交替互擦1-2分鐘,這樣可促進“大魚際”得血液循環、疏通脈穴、強化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襲,提高免疫能力;每日晨、晚養成用冷水洗臉、熱水泡腳的習慣,適度散步、打球、練拳、習劍提高身體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發生。 一一預防腹瀉胃痛。在所有節后綜合征中,腸胃問題是人們的最大困擾。一方面大魚大肉、酒水暢飲,讓腸胃大受刺激;另一方面,晚睡晚起,飲食不規律,又讓腸胃飽經摧殘,容易出現各種腸胃問題,比如: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胃痛、腹瀉等。知悉早在《禮記·月令》中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節后最易多喝粥和湯,蔬菜可以做成粥,這樣不僅能補充纖維素、呵護腸胃、滋養津液,而且還利于排毒。早喝玉竹粥、生地粥、花生粥、百棗蓮子銀杏粥等。 一一預防便秘、上火。秋季是一年中比較干燥的季節,從中醫角度上講,這個季節燥邪旺盛很容易侵犯人體?!耙坏┰镄叭肭郑瑫е氯梭w津液耗損,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潰瘍、流鼻血、牙痛、便秘等癥狀,即中醫所說的上火”。應盡量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同時,應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喜歡喝茶的人,可以多喝綠茶,有清火的功效。需特別提醒的是,預防上火或者已經上火,都應該多喝水,以白開水為佳,也可以沖調蜂蜜水,淡飲水等飲用,成年人每天以8杯水為基本飲水量。古語所以言“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光喝白開水,水分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還可防止因秋燥引起便秘。 一一預防秋乏。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另外,入秋后,因夏天過度的消耗未能及時補償,人體常出現渾身酥軟、精神疲憊、飲食不化、睡意綿綿等“秋乏”表現?!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言:“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其“早臥”順應陰精收藏養“收”氣;“早起”可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上班一族,午睡亦是必不可少的,每天中午小睡片刻,不但可以恢復精力,還能提高工作效率。秋季運動可多選擇一些戶外有氧運動,比如戶外慢跑、登山等。慢跑可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減輕動脈硬化等。 一一飲食調養。中秋養生秋季既要盡量減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蔥、韭菜、大蒜等;又要少食涼性食物,謹記“秋瓜壞肚”。秋季可以食用滋陰潤肺的食物,比如冰糖雪梨羮、杏仁粳米粥、百合冬瓜湯等,同時可適量多吃芝麻、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鴨肉、乳品等柔潤食物。月餅是中秋經典美食,但食用不當會損害健康。糖尿病患者和兒童不宜過量食用月餅;成年人過量食用月餅也會對腸胃造成較大負擔;月餅不宜久存,應避免油脂氧化,餡料腐敗變質,要詳細閱讀保質期及儲存方法,盡快食用。同時堅持宜少不宜多,宜鮮不久放,宜配不宜單,宜副不宜主的守則而為。中秋為易患瀉痢之時,飲食不宜過于油膩生冷,生冷、油膩易傷脾胃,導致瀉痢之癥。適量品嘗月餅月餅雖美味,但高糖、高油脂的特點需注意適量食用。可選擇低糖或無糖版本,搭配綠茶或菊花茶,既解膩又助消化;清淡為主。節日餐桌上,不妨多準備些清蒸、燉煮的菜肴,減少油膩,增加蔬菜與粗糧的比例,保持營養均衡;陰潤燥。中秋時節,氣候逐漸干燥,可多食用百合、銀耳、蓮子等滋陰潤肺的食物,滋養身體,緩解秋燥。多些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根莖類蔬菜,如土豆、紅薯、蓮藕、竹筍等食物。 一一起居調養。中秋養生秋季晝夜溫差逐漸變大,初秋氣溫較熱易感溫燥,深秋天氣較為寒冷易感涼燥,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且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這是常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秋凍”并不是單純的“遇冷少穿衣”,而是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需要適當地增衣,以涼而不寒為宜。秋季宜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一般立秋晚10點入睡,早晨6點起床為宜,既順應陽氣收斂,又能舒展肺氣。 一一情緒調節。賞月怡情,心態平和。中秋佳節是團圓的節日,應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悲傷或興奮??梢酝ㄟ^賞月或進行戶外活動,如散步、登高,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調節情緒,緩解工作生活中的壓力,達到身心和諧的狀態。秋季易使人產生悲傷情緒,耗傷肺氣??珊刃┟倒寤ú琛⑸徸硬璧染哂星甯谓庥糇饔玫幕ú莶?,幫助緩解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保持一顆平常心,避免過度興奮或悲傷,維持情緒的穩定,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情緒調節平和心態。中秋是家人團聚的日子,珍惜與親人共度的每一刻,分享快樂,傳遞溫暖,有助于心理健康。節日期間,不妨放慢腳步,遠離工作與學習的壓力,通過閱讀、冥想或聽輕音樂等方式,讓心靈得到放松與滋養。揚傳統習俗,身心休養。如,賞月怡情:中秋之夜,與家人一同賞月,不僅增進情感交流,還能在寧靜的夜晚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有利于心靈的寧靜與放松。同飲桂花香茗:桂花盛開之際,泡一壺桂花茶,香氣四溢,不僅能提神醒腦,還能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等等。 一一運動調養養生。適量運動,增強體質。中秋時節氣候宜人,適合進行戶外運動。可以選擇慢跑、八段錦等適量運動方式,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但切記不可過度運動,以免出汗過多,耗傷陽氣。登山是中秋時節最適宜的運動之一。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遠,既能鍛煉身體,又能享受大自然美景,使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悅。同時,行穴位調養,行佳節養生之道。即:補元氣∽關元穴。肚臍眼下3寸(約四指并攏的寬度);保衛氣∽柱穴。位于人體背部,后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提高自身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強免疫力;補陰水-三陰交。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約四指并攏的寬度)。滋陰補水,幫助女性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調暢情志∽膻中穴。胸口之間,平第四肋間隙。寧心安神、開胸除悶,調理氣機。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清肝瀉火、平肝潛陽,疏肝解郁。勞宮穴。握拳時中指指尖所指處。主瀉心火熱、安定心神,調節失眠、心痛煩悶、精神不濟。動調一健身心。 悉史知古今,古今承繼識之度之,樂之健之,承之創之…。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中秋佳節,在綿延千年的傳承里,早已融合了時令、飲食、醫藥、民俗文化等多元素,成為蘊含“中國味”的符號與象征。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從中醫節氣來講,中秋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一過中秋,氣溫逐漸轉涼,萬物也隨著寒氣而逐漸蕭條,人體的新陳代謝漸緩,尤其老人、小孩、免疫力低的人,此時早晚溫差大,蚊蟲等及各類細菌、病毒仍十分活躍,稍有不慎,即可致病邪趁虛而入,故身體最需要保養。中秋節不僅是團圓的節日:千年月圓,千載情思。圓也中秋,念也中秋。愿今宵多喜樂,不負明月更美好,喜中團圓,養生保健,中秋生活養生,團圓康寧和合,以團圓和諧,弘揚承繼,雍喜樂、吻康寧。共賞詩以度佳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