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健康,只能忍了。” 張大爺今年65歲,平時身體還算硬朗,但上個月去醫院體檢時,醫生告訴他一個的消息:“膽固醇高了” 年過花甲的他,最怕的就是疾病纏身,特別是心臟病、動脈硬化這些經常聽到的“老年病”,一想到這些,張大爺的心臟,就忍不住突突亂跳。 “膽固醇高了,那不就是血管要堵了嗎?我會不會得心臟病啊?” ![]() 張大爺整日惴惴不安,時不時摸摸自己的胸口,仿佛下一秒就會發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他平時就有些“養生焦慮”,對身體的一點風吹草動都特別敏感,何況這次直接關系到血管和心臟的膽固醇。 他甚至想到鄰居老李,前幾年也是因為膽固醇高沒重視,結果突發心梗,差點送命。 實際上,張大爺的擔憂并不是個例,許多人在得知膽固醇升高后,也會陷入同樣的焦慮,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膽固醇問題,其實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 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通過科學的飲食調整,血脂可以悄悄降低,不必過度恐慌。 膽固醇真的會堵塞血管嗎?長久以來,膽固醇一直被冠以“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這一稱號,很多國家的膳食指南都建議,人們盡量減少膽固醇的攝入。然而近年來,一些研究對這種觀點提出了質疑。 ![]() 美國膳食指南在2015年,取消了對膳食膽固醇攝入的嚴格上限要求,這讓許多人感到驚訝,為什么曾經被視為有害的膽固醇,現在不再被如此嚴格限制了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 體內的膽固醇,大部分是由肝臟自行合成的,飲食中的膽固醇僅僅占體內膽固醇總量的一小部分。傳統觀點認為,食物中的膽固醇,會直接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升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基于這一理論,很多國家的膳食指南都曾嚴格限制人們攝入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尤其是蛋黃、蝦、紅肉等。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研究手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飲食中的膽固醇對血液膽固醇的影響其實沒有那么大。 事實上,體內膽固醇的生成和調控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涉及多種酶和代謝通路,肝臟作為膽固醇的主要合成器官,通過調節體內的膽固醇合成和吸收,來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膽固醇水平。 ![]() 當飲食中的膽固醇增加時,肝臟會相應地減少自身膽固醇的合成,以保持體內膽固醇水平的平衡。 因此,少量攝入膽固醇,并不會直接導致血液膽固醇的大幅度升高。 美國膳取消膽固醇攝入上限,另一個原因是,近年來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單純依賴減少膽固醇攝入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并不顯著。 相反,更有效的措施是調整整體的飲食結構,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增加富含纖維、抗氧化劑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這些措施對降低膽固醇水平,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更加直接。 那么,膽固醇真的會堵塞血管嗎? 膽固醇在體內,主要通過脂蛋白運輸,其中最重要的兩種類型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LDL通常被稱為“壞”膽固醇,而HDL被稱為“好”膽固醇。 ![]()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分呢? 這是因為LDL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運輸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如果LDL水平過高,它會在血管壁上堆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最終導致血管狹窄甚至堵塞。而HDL則是膽固醇的“清道夫”,它將過多的膽固醇從組織和血管壁帶回肝臟,供身體分解或排出。 因此,LDL與HDL的平衡對維持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 當LDL膽固醇在血管壁上堆積時,它并不會立刻引發問題,初期,膽固醇與其他脂類、鈣質等物質一起在血管內膜下沉積,形成所謂的“脂質斑塊”。 這些斑塊逐漸增大,使得血管腔變得狹窄,血流量減少,心臟需要更大力度來泵血,久而久之便可能導致高血壓。而當斑塊表面破裂時,體內的血小板會迅速聚集形成血栓,血栓的形成則可能直接堵塞血管,導致心肌梗死或中風等嚴重后果。 這個過程中,LDL的氧化過程尤為關鍵。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被血管內膜細胞攝取,觸發一系列免疫反應,導致炎癥加重,進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 因此,保持LDL水平在合理范圍內,并盡量避免其氧化,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 從膽固醇代謝的機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重要的啟示。 膽固醇并不是單純的“壞分子”,它在人體內有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只要攝入適量,膽固醇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甚至有助于細胞膜的穩定性、激素的合成以及維生素D的生成。 單純依靠減少膽固醇攝入,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們應該更加關注整體的飲食結構,特別是避免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同時增加對健康脂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 對于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定期體檢,關注血脂水平變化,如果發現膽固醇升高,也不必過于驚慌: 只需根據醫生建議,做出合理調整即可。 不要慌,看看3點飲食建議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著名的《哈佛健康期刊》中發布了一項關于膽固醇與飲食關系的研究報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這項研究基于多年的臨床實驗數據,分析了飲食與膽固醇水平、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最終提出了三條簡單而有效的飲食建議,這些建議不僅適用于膽固醇偏高的人群,對于普通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管理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影響膽固醇水平的不僅僅是攝入膽固醇本身,更重要的是整體的飲食結構。研究團隊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以下三條飲食建議: 1.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特別是可溶性纖維,能夠有效降低LDL膽固醇。 膳食纖維在心血管健康中的作用已經被多項研究證實,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纖維和不可溶性纖維,兩者都對健康有益,但在降低膽固醇方面,可溶性纖維的效果尤為顯著。 ![]() 可溶性纖維能夠在腸道中與膽汁酸結合,從而減少膽固醇的再吸收,促進其從體內排出。這一過程對于降低血液中的LDL膽固醇具有直接作用。 此外,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還能夠通過改善腸道微生態系統來調節代謝,減少炎癥反應,間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燕麥、豆類、水果都是富含可溶性纖維的理想食物。 2.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 應多攝入不飽和脂肪,避免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適量攝入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物:植物甾醇可以阻止膽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降低體內膽固醇水平。 脂肪并不是健康的“敵人”,關鍵在于脂肪的種類,研究表明,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會顯著提高LDL膽固醇的水平,同時抑制HDL膽固醇的生成。 ![]() 而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則能夠提高HDL水平,降低LDL水平,進而保護心血管系統。橄欖油、鱷梨、深海魚類(如三文魚、金槍魚)以及堅果(如杏仁、核桃)都是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 特別是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歐米伽-3脂肪酸,它在減少炎癥、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歐米伽-3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的形成,同時有助于減少甘油三酯水平。 3.適量攝入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物 植物甾醇,是一種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物質,它的化學結構與膽固醇類似,因此在腸道內能夠與膽固醇競爭吸收,研究表明,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和LDL水平,而不會影響HDL膽固醇。 植物甾醇的主要來源包括植物油(如玉米油、菜籽油)、堅果、種子以及全谷物食品 這三條建議看似簡單,卻凝聚了大量的科學依據與實踐數據,對于老年人來說,保持健康的飲食尤為重要,因為他們的代謝功能減緩,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往往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 以下是老年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的一些具體措施: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攝入: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控制膽固醇和血糖。 使用健康油脂:如橄欖油、菜籽油等,代替含有飽和脂肪的黃油或豬油。 適量吃堅果:堅果不僅富含不飽和脂肪,還含有植物甾醇,能夠幫助降低膽固醇。 同時,老年人也應注意保持適量運動,因為運動可以促進HDL膽固醇的生成,幫助身體更好地調節脂類代謝。 除了膽固醇,血脂的這個指標也要注意2019年,《自然》子刊發表了一項關于血脂的研究,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這項研究不僅再次強調了膽固醇的重要性,還指出另一個常被忽視的血脂指標——甘油三酯。 ![]() 甘油三酯是人體血液中的一種脂肪分子,主要由食物中的脂肪、糖類和酒精代謝產生。與膽固醇類似,甘油三酯的升高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 然而,與膽固醇不同,甘油三酯的升高往往是飲食中過多攝入糖類和簡單碳水化合物的結果。 在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甘油三酯的高水平與動脈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有直接聯系。甘油三酯分子較小,容易進入血管壁,堆積在血管內膜下,導致血管狹窄和動脈硬化。 甘油三酯的升高還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降低,從而減少體內“好”膽固醇的水平,進一步加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甘油三酯的研究,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啟示,那就是控制心血管健康不能只關注膽固醇,還必須同時管理好甘油三酯水平。尤其是在當今高糖飲食盛行的背景下,很多人過多攝入精制糖、飲用含糖飲料,這些都會導致甘油三酯水平上升。 ![]() 控制甘油三酯的關鍵在于減少飲食中的糖類,尤其是精制糖和簡單碳水化合物,盡量選擇全谷物、低糖水果、富含纖維的食物,同時適量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都是控制甘油三酯水平的有效措施。 醫生結語膽固醇高并不可怕,關鍵在于如何科學地管理。 哈佛大學的3點飲食建議,我們可以有效調控血脂水平,保護心血管健康,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除了膽固醇,甘油三酯這一血脂指標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真正做到“血脂悄悄降,健康常伴身”。#尋找熱愛表達的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