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早在2300多年前就這樣寫到: “在所有的動物之中,男孩是最難控制對付的。” 家有男孩,父母們一定能體會到養育男孩的不容易: 無論帶他們去哪兒,男孩都是上竄下跳、跑來跑去的,父母們一時一刻都不敢放松。 即使是在家,他們也難以安靜下來,不是擺弄玩具,就是要揮棒舞箭。 家有男孩,父母們該如何養育,才能讓他們長大后成大器呢? 養育男孩,一定要堅持這6個原則。
家有男孩,父親一定要承擔更多的養育責任。因為父親在男孩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榜樣作用。 父親的言傳身教,能夠讓男孩更好地理解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而且父親勇敢、堅強、有擔當等寶貴的品質,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作家劉繼榮的兒子出生后,她包攬了帶娃的一切事務。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她發現兒子的性格有些膽小、內向。 于是,她干脆放手,讓丈夫帶孩子。 從那以后,她的丈夫只要一有時間,就帶著兒子去野外瘋玩: 帶兒子踩水坑、爬樹、抓蟲子、登山……。 慢慢地,她發現兒子不再害怕蟲子,也不怕登高上滑梯……。 另外,有數據表明,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長大的男孩,青春期后更容易出現自殺、離家出走、輟學及藥物濫用等情況。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一生,尤其是男孩。 家有男孩,一定要多讓父母帶。
現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條件都很優越,但是我們要清楚,在物質上過于滿足孩子,讓孩子應有盡有,不僅不會讓孩子得以成長,反而會消磨孩子的斗志。 尤其是男孩,如果父母總是過度地滿足孩子,孩子很容易變得無欲無求、最終成為啃老一族。 沙拉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中寫到: 父母渴望滿足孩子的一片拳拳之心無可厚非,但很多教育失敗的例子,都是因為家長太過滿足孩子。 他們以為只有滿足孩子的一切愿望才是愛孩子。在這種錯誤意識的引導下,他們步入了一個怪圈。他們滿足孩子的愿望使孩子高興,但孩子的欲望在增強、在膨脹,他們需要更多地投入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可事實上,過多地追求物質的享受反而使孩子身受其害,因為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了錯誤的思想,使他們以為可以一直這樣被無限滿足、超量滿足、超前滿足。 這會影響孩子一生對他人、對社會和對世界的看法。 事實上,家有男孩,父母不僅不能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學會適當不滿足孩子。 即使家庭再富有,也是只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即可。 至于更多的需求,更好的東西,不要去滿足孩子。 為人父母,從小就要讓孩子懂得,獲得更多的需求,更好的東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 ![]() 多參加競技活動 ![]() 舍得用男孩 現在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非常優越,隨之越來越多的父母包辦代替孩子做事情,他們舍不得孩子吃一點苦。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不讓孩子干活,不讓孩子吃苦,并不能讓孩子得以成長,反而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其實,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并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家有男孩,從幼年開始,就要逐漸讓他們學會做事,并且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在家務勞動上,也不要慣著兒子,家有累活、臟活,多讓孩子去干。 家務活干得越多,孩子也越有責任感。 經常勞動的孩子,也懂得感恩,他們能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的不容易。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曾說:
![]() 開闊眼界 希望男孩將來成大器,一定要讓他有開闊的視野。 嚴弘森來自浙江紹興,在他9歲的時候,在一次開學典禮上,他給全校同學普及航天知識: “進入新學期,我想給同學們多上幾節航天課,自己也想學一些新東西。” 他的父親說,兒子成為航天迷,源于他四歲時現場觀看了火箭發射: 2017年,父親帶著四歲的小弘森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了火箭發射升空,當時小弘森感到極大的震撼。 從那以后,小弘森就開始學習航天知識。剛開始的時候,他還不認字,所以他只能聽故事,看圖片。 后來他學會了漢字,就開始自己查資料、記筆記。 每到假期,家人不是帶他去各地的航天科技館,就是帶他去文昌、灑泉等發射中心。 開闊孩子的視野,有很多種方式: 可以讓孩子廣泛閱讀,可以帶孩子旅行,也可以帶孩子參觀各地的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 還可以讓孩子探索或接觸新事物,比如了解機器人、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等。 本文圖片來源于pexels, 有侵必刪。 作者介紹: 我是金鷺,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懂父母,懂孩子; 關注我,讓您在育兒的路上少走彎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