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分兩種。 1. 濕重熱輕:中醫認為濕重熱輕即體內的濕氣重、熱邪輕。濕氣重較黏膩,易阻礙脾胃運化,會有口黏、食欲不振、飯后腹脹,平時感覺身體沉重、懶得動,稍吃一點就長時間不消化,且大便黏膩、拉不干凈,舌苔往往很厚膩,下雨天或降溫時人會更沒精神。此時用藥以祛濕為主、清熱為輔,三仁湯里有杏仁、薏仁、白蔻仁,可宣上中下三焦水道,使濕氣順利排出,所以濕重熱輕用三仁湯。 2. 熱重濕輕:這是以內熱為主,夾雜少量濕邪。如有人心情煩躁,口渴喝水也不解渴,臉上不停爆痘,又紅又腫又疼,這類人面部愛出油且易上火,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有的人嘴巴常有很重異味,胃常有灼熱感,平時飲水喜涼。觀察這類人舌質偏紅,雖苔黃膩,但舌質紅,說明此時要以清熱為主、祛濕為輔。甘露消毒丹中有連翹、茵陳、黃芩等中藥,清熱之力強,同時兼有祛濕的藿香、白蔻仁,等于清熱祛濕兩手抓。所以若臨床辨證為濕熱且屬熱重濕輕,可用甘露消毒丹加減調理。 ![]() ![]() ![]() ![]() |
|
來自: 懷寧都是好樣的 > 《寒(痰)濕、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