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別給兒孫做牛馬。” 可到了中年,真是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壓得人喘不過氣。 要說父母手里有沒有點退休金,這日子過得立馬就不一樣。 01 父母窮困,子女擔憂。 在這個現實社會里,父母窮了,受苦的不只是自己,還有他們的兒女。 你看看那些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兜里沒錢,只能尷尬地向兒女伸手要零花錢。 伸一次還能忍,伸多了,臉上掛不住,心里也難受。 就拿我家來說,我姐因為生活壓力大,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一天賺百十來塊錢,哪有多余的錢貼補家里? 父母這輩子也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父親年輕時好不容易把戶口從農村遷到城里,進了麻紡廠,結果沒干幾天,廠子就黃了。 十年前,父親去世了,母親辛辛苦苦撐著,手里攢著的兩萬塊也花得差不多了,年紀大了農活也干不動。 去年母親外出摔了一跤,肋骨折了,前后花了一萬多,全是我們兄弟姐妹湊的。 左邊是父母的開銷,右邊是自己的家庭,你說日子能不發愁嗎? 看看鄰居張老伯,原來在機械廠干了幾年,沒堅持到退休,錯過了養老保險的繳納年限。 拿了點下崗補償,買了套小房子,之后就靠打零工過活,保安、清潔、賣冰棒,能干的全干了。 年紀大了,連這點零活兒都沒得干。 兒女也沒啥大出息,每個月給點生活費不說,還得分神照顧他們自己的小家。 老人沒錢、沒底氣,給孫子買個零食都要掂量,感情互動那更是難上加難。 02 子女的無奈。 面對窮困的父母,子女左右為難。 贍養費你不能不出,不然父母咋辦?但自己,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全都壓在肩膀上。 父母想回老家種地,種不了,年紀大了干不動;留在城里吧,開銷又大。 就像張老伯,推個小推車賣冰棒礦泉水,能撐到哪天誰也不知道。 日子一天天熬,看到父母為錢愁得眉頭緊鎖,你又能咋辦? 沒錯,80%的家庭矛盾,都跟錢掛鉤。 幾個兄弟姐妹給父母的贍養費多寡不均,矛盾就冒出來了;父母窮,子女自然也跟著受累,想斷斷不了,想退退不了。 所謂的蝴蝶效應,就是從這一點點的不滿開始,最終把整個家庭搞得四分五裂。 最怕的是,老人的養老問題沒解決,中年的子女就得一邊抗壓一邊養家,生活的負擔成了壓垮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現實就是這樣,不管多不愿意,年邁的父母不能退休,中年的子女就只能多一份負擔。 誰讓血緣牽絆在這里呢?逃不開,也躲不了。 03 父母退休,子女少憂。 很多人總是勸我們“做人要大度”,可誰大度得起來。這世道,沒點底氣,拿什么大度? 我的初中同學小麗,父母可算是典型的“退休贏家”了。 老爸從電力部門退休,老媽是退休教師,手里都有養老金,不光不用子女掏養老費,還能反過來貼補兒女,真是羨煞旁人。 家里有錢有閑,心態還特別開朗,想得開,日子過得舒坦。 這年頭,誰家父母有這份財力,就是中年兒女最大的福氣。 她和丈夫天天為房貸車貸焦頭爛額,經濟上的壓力像大山一樣壓在肩頭,可好在有父母幫襯,日子才不至于逼得走投無路。 就算有個把月失業了,也不怕餓死街頭,畢竟有老爹老媽兜底,心里就有了底氣。 別說養老多難,只要父母不向兒女伸手要錢,還能幫點忙,那這孝順都顯得容易多了。 老人的日子過得從容,心情好,就愛往家里湊熱鬧。 家庭里要是有個穩妥的“后盾”,遇到急事也不慌不亂,撐得住場面。 這種良性互動讓整個家庭氛圍更輕松、自在。 人嘛,錢袋子不癟,才能談得上大度和氣。 04 俗話也說了:“百善孝為先。”可真論到孝順,兄弟姐妹湊一塊兒商量解決父母養老問題,不是光嘴上說說就行。 父母這邊得照顧好,自己也得未雨綢繆,別哪天退了休反倒成了子女的累贅。 孝道不是光喊口號,“拿什么孝順”才是扎心的問題,錢和精力一樣不能少。 中年人是家里的頂梁柱啊,得看清現實,規劃好未來,既不能讓父母吃苦,也不能重蹈他們的老路子。 誰都希望年老了,能有個安穩靠山,別讓人愁斷了腸。 作者:AGINightingale;關注我,讓文字的音律譜寫出生命的樂章;
|
|
來自: AGINightingale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