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治療風疹(蕁麻疹)經驗 那么,我們真的可以不管了嗎? 這就要從蕁麻疹的發病部位來講了。 蕁麻疹主要侵犯的,是人體的皮膚及粘膜。 因為好發于皮膚,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一個普通的皮膚病。可是,當蕁麻疹侵犯到人體粘膜的時候,事情就不簡單了。 所以,如果你還覺得可以放任蕁麻疹不管,那我真的要敬你是條漢子了~ 蕁麻疹,是風邪帶著同伙往體表跑。 回想蕁麻疹發病的時候,不難發現它有著2個顯著的特點:① 病位不固定,想長哪就長哪;② 發癢。 張教授在六淫邪氣的課程中,就曾講到過具有相似特點的邪氣——風邪。風邪輕揚開泄、動而不居,善行數變,就像自然界 所以老百姓管它叫“風疹”,也不是不無道理。 風邪,常來源于自然界和人體內部。 自然界的,好比如睡覺時對著門窗吹到風,大汗淋漓之后對著空調直吹。 人體內部的風也不少,比如發怒時,傷肝動火,耗傷肝血,引起肝風內動;比如吃了蝦蟹這樣“風”重的食物。 這些都是中醫講的“虛邪賊風”~,蕁麻疹,為何有人長蒼白風團,有人長紅風團? 肌膚是身體的大排泄通道。不光能排汗,身體其它的邪氣垃圾都要借皮膚排出。 久治不愈的蕁麻疹,是身體的保護屏障受損了 肺是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它位居高位,被命以華蓋,外邪想要侵犯人體,第一個閘口,就是肺了。肺受傷了,肺虛了,人體的城門就能輕易被攻破。 脾是人體內的士兵,是清理邪氣、垃圾的總動力,可以化生正氣、氣血津液來守護人體。脾虛則致肺虛,土不生金,氣血津液輸布不利,而致營衛不和,腠理不密。 所以久治不愈,根源不在于風邪的侵襲,而是脾肺兩虛,衛氣、陰血耗散,既不能御風于外,又無力驅邪外出。 張教授在課程里給出了一個方子: ① 基礎方——祛風止癢:防風6-10g、芥穗6-10g、蟬衣6-10g、地膚子10-15g、白癬皮10-15g、白蒺藜10-15g; ② 再根據風團的色澤,進行加減: 呈粉紅色、紅色的為陽,要清熱涼血:+ 生地9-18g、知母6-10g、生石膏10-30g; 呈蒼白色的為陰,要溫陽散寒:+ 肉桂3-6g、制附子3-6g(開水先煎1小時); ③ 如久治不愈、反復發作者,要建立保護屏障:+ 桂枝3-6g、生白芍10-15g、當歸9-18g、炙黃芪10-30g、白術9-12g。 這個方子中, 將蕁麻疹的治療過程分為3大步驟 ① 先把主謀驅趕出去:祛風止癢 既然風邪為主謀,祛除肌膚表層的風邪,是治療的首要任務。風盛則癢,把風邪驅趕出去,也可以更好地起到止癢的目的。 ② 疏通身體的管道:治血 風邪驅趕完畢,我們就要來治理共犯了。 所謂有寒散寒,有熱清熱,身體里這些寒濕、痰濕、郁火等,都會導致機體氣機運轉不暢,氣血津液不能正常輸布,最后還是回歸到氣血的問題上。 中醫講,“治風先治血”,血虛生風,只要把陰血津液補足了,滋養它們該去的地方,各臟腑才能安守本分,不內訌,共同對抗邪氣。 ③ 建立身體的保護屏障:扶正固表 反復性的蕁麻疹,我們還要通過調和營衛、固護腠理,來為身體建立起一道堅固的保護屏障。 最后,除了堅持配合治療,患者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這些“發物”千萬不能吃! “發物”具有偏性,會誘發、助長疾病。蕁麻疹患者,一要少吃“易動風”的食物,如:蝦、蟹、海鮮、鵝、椿芽、蘑菇、慈菇等; 二要少吃“易動火”的食物,如:蔥姜、胡椒、韭菜、羊肉、狗肉等溫熱、辛辣食物; 三要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海鮮等。 ② 注意保暖,因為風寒容易使腠理閉合,使邪氣出不來。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辯證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防風 【性味】辛甘,溫。 【歸經】入膀胱、肺、脾經。 【功能主治】發表,祛風,勝濕,止痛。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 蟬蛻 【性味】甘,寒。 【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于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地膚子 【性味】辛、苦,寒。 【歸經】歸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濕疹,皮膚瘙癢。 白鮮皮 【性味】苦,寒。 【歸經】歸脾、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于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白蒺藜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溫。入肝經。 【功效】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生地黃 【性味】鮮地黃:甘、苦,寒。 【歸經】歸心、肝、腎經。 【功能主治】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石膏 【性味】甘、辛,大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知母 【性味】苦,寒。 【歸經】入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