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說“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這3大朝代乃中華書法“鼎盛時期”,大多數學者認為,晉唐書法更加正統,水平遠勝過宋代,其實從藝術角度出發,宋人最具天然意趣。 經由宋徽宗的引導,當時書家沖破“唐法”束縛,回歸魏晉時期,追求書法妙趣和情感展現,譬如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黃庭堅也說:“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相比唐人的刻意造勢,嚴追法度,宋代書家更喜歡遵循本心,順應心境變化走筆,寫出天真爛漫之美,這種風格遠比“唐法”更具藝術氣息,而且“尚法”觀念學久了,會束縛筆勢,限制藝術創造力,不利于后續發展。 恰巧現代人追求個性,因此“宋書”最適合當代人臨摹,若是鉆研宋朝法帖,以前期的“宋四家”為優,他們筆法根植古人,又能融古出新,藝術風貌醇厚。 可是“宋四家”作品數量龐大,單件去搜尋,費時費力,幸好古人足智多謀,選出他們不同時期的手札,制成宋代書壇的“百科大全”——《宋四家墨寶冊》。 此作包含:蔡襄《杜君帖》、《暑熱春初二帖》;蘇軾《秦太虛詩帖》、《東武帖》;黃庭堅《云夫帖》、《苦筍貼》、《花氣詩帖》;米芾《三吳帖》、《伯充帖》、《彥和帖》、《紫金帖》等,共計15件法帖。 手札大多篇幅短小,即興而作,完全摒棄刻意造勢,筆筆暢意從容、靈巧多變,最具自然之美,雖然“宋四家”屬于同一筆法體系,但彼此之間的風貌不同。 我們用黃庭堅《苦筍貼》跟米芾《三吳帖》舉例,他們2人的風格,偏為豪宕飛動,米芾以多變的筆鋒,和迅疾干練的意態,凸顯爽利氣和超邁意韻。 黃庭堅則是開拓字體結構,行筆一波三折,以流動感和舒展勢態,彰顯縱橫恣肆之氣,同時他們著墨濃郁,融合幾分碑學的古樸雄渾,讓意境更加深沉,這一點蘇軾和蔡襄,也全都運用,讓作品富有藝術感染力。 毫不夸張的說,此作匯集“宋四家”不傳秘法,每件法帖張揚個性,飽含真性情,盡顯“尚意”之美,能看懂的都是高手,時常臨摹,可以增強筆法功力,所寫字跡活潑生動,更具內在美和質感,深化藝術氣息。 而今,我們對《宋四家墨寶冊》,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手工裝裱的經折裝,使用翻折設計,便于臨摹和查找。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