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小說的世界里,“十八羅漢”往往被描繪成武藝高強、義薄云天的英雄群像,他們或守護一方安寧,或闖蕩江湖行俠仗義。但你知道嗎?在更廣闊的文化語境中,“十八羅漢”不僅僅是虛構的角色,它們還承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意義,是佛教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十八羅漢圖 十八羅漢,作為佛教中的一群特殊存在,他們各自有著獨特的名字和形象,承載著佛教深厚的文化內涵。十八羅漢分別是:坐鹿羅漢(賓頭盧尊者):他是十八羅漢之首,原名賓度羅跋羅墮阇,簡稱賓頭盧尊者。他原為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后來出家修行,成為佛陀的弟子。他擅長獅子吼法門,能夠驅除妖魔邪見,以引導國王出家而聞名。他的形象通常是端坐神鹿之上,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 坐鹿羅漢 歡喜羅漢(迦諾迦代蹉尊者):他以喜慶羅漢而聞名,是一位善于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和辯論家。他聽聞佛陀講法后,總是滿心歡喜,常以笑容示人。他能以各種比喻解釋喜樂,讓眾生得歡喜。 ![]() 歡喜羅漢 舉缽羅漢(諾迦跋哩陀尊者):他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原名迦諾迦跋釐墮阇。他化緣時總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以此福利世人,為眾生種植福德,并為他們講說佛法。因此,他被稱為舉缽羅漢。 ![]() 舉缽羅漢 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作為釋迦牟尼佛的最后一位弟子,他特別尊重佛陀,將佛陀的舍利塔隨身攜帶。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想定和非非想定。因此,他被稱為托塔羅漢。 ![]() 托塔羅漢 靜坐羅漢(諾矩羅尊者):又名大力羅漢,因為他過去是武士,力大無窮。出家后,他靜坐修行,心性清凈平和。盡管靜坐時仍顯出力士的體魄,但他已成為一位真正的羅漢。 ![]() 靜坐羅漢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他傳去的。他過江時像蜻蜓點水一樣輕盈,因此被稱為過江羅漢。 ![]() 過江羅漢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他原是馴象師,出家后修得神通。他身邊有一只小象,象征佛法的威力。他常以拂塵掃除眾生的煩惱,以清凈慈悲心教化眾生。 ![]() 騎象羅漢 笑獅羅漢(伐阇羅弗多羅尊者):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他廣結善緣,常笑不生病。身邊常伴有一頭小獅子,因此被稱為笑獅羅漢。 ![]() 笑獅羅漢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他出生在中天竺國王家,因對佛陀有強烈的信仰而放棄王位。他虔誠恭敬地修行,笑口常開,因此被稱為開心羅漢。 ![]() 開心羅漢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他打坐時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畢即雙手舉起長噓一口氣。他擅長論述耳根清凈,因此被稱為探手羅漢。 ![]() 探手羅漢 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以密行著稱。他常常沉思佛法,不為外物所擾,因此被稱為沉思羅漢。 ![]() 沉思羅漢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他是一位理論家,因論“耳根清凈”而聞名。佛教造像常將他的形象塑畫為挖耳狀,表示要保持耳根清凈,因此被稱為挖耳羅漢。 ![]() 挖耳羅漢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他隨身攜帶一個布袋,里面裝滿了各種珍寶和法器。傳說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將來要成為下一任佛陀。他用布袋散發財富和智慧給眾生,因此被稱為布袋羅漢。 ![]() 布袋羅漢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他常在芭蕉樹下用功修行,并以芭蕉扇為法器。傳說芭蕉樹能夠避邪驅魔,因此他也能消災解厄。他被稱為芭蕉羅漢。 ![]() 芭蕉羅漢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他的眉毛很長,可以遮住眼睛,因此被稱為長眉羅漢。他前世曾是和尚,為修行而轉世。他以戒律嚴格而聞名。 ![]() 長眉羅漢 看門羅漢(注荼半托迦尊者):他是一位出色的化緣和尚,以用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以獲得布施而聞名。他以慈悲喜舍的心態修行,保護佛法和眾生。 ![]() 看門羅漢 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傳說他曾降服了一條龍王,取回了被龍王奪走的佛經。他因此被稱為降龍羅漢。 ![]() 降龍羅漢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他是一位慈悲的尊者,傳說以降服了一只老虎并與之和平相處而聞名。他也是佛教中未來世佛的預言者,因此被稱為伏虎羅漢。 ![]() 伏虎羅漢 這十八羅漢各自有著獨特的形象和故事,他們共同構成了佛教藝術和文化中的重要主題。他們不僅是佛教教義的傳承者,還是護持正法、守護佛法的護法者。他們的形象和故事在佛教寺廟的雕塑、壁畫和佛畫中得到了生動的展現,深受信眾的崇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