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要出發時,忽然發現我們可愛的廚師小黑哥理發換了個新發型。 從斯瓦科普蒙德出發,繼續向北,我們來到了斯皮茲考普山國家公園,這里曾經是非洲最古老民族布須曼人的居住地。 “布須曼人”這一名稱,源自于當年的荷蘭殖民者,意思是生活在灌木叢中的人,很形象地描述了他們的生活狀態。他們在這里生活了2萬年,堪稱是最古老的“土著居民”,是人類早期的祖先之一。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一直過著狩獵和采集生活,大多仍處在原始社會的不同階段。多信仰萬物有靈,有部落圖騰。現在布須曼人的人口僅剩下不足6萬人。他們的文化正在消失,特別是他們獨特的語言。 布須曼人在巖石上畫畫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指明方向。如巖畫上的犀牛角朝著哪個方向,就表明哪個方向有水源。二是交流信息。三是警示危險。如巖石上畫有獅子,就表明這一帶有大型猛獸。四是宗教信仰。用于和上天、祖先的溝通。
這一片巖畫的所在地被稱為布須曼人的天堂,被鐵絲網和鐵門攔住,只有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打開鎖才能入內參觀。巖畫藝術是納米比亞的文化遺產,受《國家遺產法》的保護,違者將受到刑事起訴。旨在呼吁公眾幫助保護和保存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世世代代。 因為這個石拱的形狀特別像一只眼睛,所以也有人稱其為“史矛革之眼”。史矛革是小說《霍比特人》中的角色,是中土大陸中最后一條巨龍,它可以在睡眠時睜開一只眼睛守護他的寶庫。 我們手腳并用地爬到“眼睛”里,小心翼翼地走過來走過去,不停地拍著照,興奮得無以言表。透過這只巨眼,看湛藍的天,潔白的云,綿延的山,會有與以往不一樣的感覺。 從山上下來,我們就在群峰環繞的山腳下中餐,嘴里品著美食,眼睛賞著美景,別有一番意境。 當天的營地來了一大群年青人,就扎營在我們旁邊。他們活力四射,整夜喝酒、嬉笑,吵鬧得大伙都難以入睡,琳達領隊去和他們交涉也沒用,一直鬧到清晨,真是令人頭痛。 納米比亞的辛巴族是一個行將消失的原始社會族群,人口不足兩萬,他們遠離現代文明社會,居住在一個個孤僻的小村落里,一切都保留著原始的生活形態,是非洲最后的保持原始生態的民族。 辛巴人維持著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他們上身裸露,僅用獸皮和麻布遮擋下身,全身佩帶著各種傳統飾品,辛巴女子,沒有穿鞋子的習慣,腳上唯一的裝飾,就是踝部以上膝蓋以下十數道金屬的飾圈,辛巴人把右腳叫做父親腳,左腳是母親腳。
渾身涂滿紅泥的辛巴女子,赤裸著上身,她們的身體在陽光下煥發出釉彩的光澤,給人極大地視覺震撼。令人情不自禁地走向她們,與她們親近、合影,用眼神和手勢交流。 辛巴女孩與女人的識別在于頭上的發辮。女孩子的發辮,是從后往前梳,在額前形成牛角一般的發辮。 隨著外來到訪者的增多,辛巴人也在慢慢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女子除了耕種外,也會做些手工藝品販賣給游客,補貼家用。
雖然辛巴人的生活條件在我們看來糟糕透頂,但他們卻非常樂觀,一個個能歌善舞,那載歌載舞的熱烈氣氛感染著我們每一個圍觀的人,讓我們禁不住與他們一起同歌共舞。 我流連在這個小小的村落,感受著辛巴人原始而獨特的文明,我不知隨著現代文明的沖擊,辛巴人是否能夠保持這樣的生活方式,也不知這樣的原始文明還能在今天的社會中維持多久。 我們走近這些不同于我們所熟知的生活方式的人,感受他們的生活,無論我們認同與否,世間萬象,存在即是合理,時間會給出答案。 旅行就是將我們帶到所不了解的地方,見證這個星球的萬物百態,之后回到我們熟悉的地方,更加珍惜屬于自己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