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18.材料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參考答案:①將關聯詞“不僅”移至圖書館后面;④在最后一個句子前加“使之”或“使其”。 邏輯分析:第①句兩個分句主語相同,所以要將“圖書館”移到關聯詞前面;第④句由三個分句組成,前兩個分句主語是“許多高等院校”,而第三個分句的主語是“圖書館”,分句之間是因果邏輯,即“許多高等院校”把圖書館放在突出位置,借助特定的建筑設計,才使得圖書館成為校園的地標,所以要在最后一個句子前加“使之”或“使其”。 難點剖析:本題容易答錯的是第②句,不少同學會將其誤改為“圖書館往往是一個學校、社區、城市的文化窗口”,認為“學校→社區→“城市”由小到大才符合描述事物的一般順序。如果不考慮大語境的約束,單獨看這一句,這樣說沒有問題,但是,把它放在整個語段中看就不行了,因為這句話前面一直說的都是“城市”中的圖書館,后面才提到“高等院校”,所以把“學校”放在最后,與第④句銜接才更合理。 19.請簡析畫橫線句中6個數字連用的表達效果。(3分) 參考答案:6個數字連用,體現臺階之多,有拾級而上的畫面感,有親切詼諧的意味。 評分細則:每點1分,“節奏感”可給1分。 邏輯分析:“五六七八九十”,用數字呈現臺階數量之多,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能給人產生上臺階一連串的抬腿動作,這是答案中“臺階之多”“節奏感”“畫面感”的由來。 在改卷的過程中,出現了如“讀書要像上臺階一樣,不斷攀登才能提高水平”此類的答案,這些能不能得分呢? 應該不能得分,因為這不是對“表達效果”的回答,而是對數字寓意的解讀,屬于理解正確但不合題意的答案。 20.文中“望'階’興嘆”一詞是“望洋興嘆”的仿詞,你認為仿得好不好,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一:仿得好。巧妙借用原詞的意義,契合文中情境,給人新鮮活潑的感覺。 參考答案二:仿得不好。原詞中的“望洋”是聯綿詞,本義為仰視的樣子。而“望階”是動賓短語,仿詞是對原詞的錯誤解讀。 評分細則:僅寫好壞,不陳述理由不得分。能描述出具體情境亦可得分。 試題評價:這是一道開放性好題,正向答反向答都可以,關鍵要能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做到自圓其說。比如答“仿得好”,就要把“階”與“一級一級臺階”的語料情境形成關聯,在情感傾向上,要與“并非建筑設計師們的刻意刁難”相呼應。那種忽視語境限定,僅從詞語意思角度分析的答案是得不到分的。 語料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思維復盤:連貫補寫必須要有大局觀,有整體意識,要把補填的句子放在前后的句子語境、語段邏輯有時甚至要考慮隔段呼應等情況。 這段話是談敬畏感能夠治愈人因需求和欲望而產生的煩惱。語段的邏輯關系是這樣的:看天有好處→揭示原因(是敬畏感在起作用)→敬畏感由來→分析看天是小劑量的敬畏體驗:天空大了,煩惱就小了→進一步分析治愈感是怎么產生的→聯系現實情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呼應開頭,號召人們看天。 理清了語段的邏輯關系,再來考慮某處語句的補寫,就容易多了:第①句放在“看天有好處”后面,是揭示“看天能使人狀態變好”的原因,就容易想到“這是敬畏感在起作用”“這是因為抬頭看天能產生敬畏感”等語句。 第②句是具體描述“抬頭看天”的敬畏體驗,兩個分句是反向呼應的,后面分句是“……變得很小很小”,那么所補的句子就應該是“……變得很大很大”,這樣一想,很容易就寫出“天空變得很大很大”。 第③句前面分句是“既要……”,可知所補的句子要填“也要……”或“又要……”;前面分句“既要和真實的人建立聯系”是順應“依靠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則”來感知世界,可知所補的句子要順應“依靠身邊的具體事物來感知世界”,就容易想到“具體事物”是身邊的山水等自然景觀,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