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464 年-549 年 6 月 12 日),字叔達,小字練兒。此人乃南北朝時期南梁開國之君,籍貫為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其一生跌宕起伏,精彩紛呈。 一、早年顯才,仕途順遂 蕭衍出身蘭陵蕭氏,乃漢朝相國蕭何二十五世孫。其父蕭順之,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他自幼聰慧過人,嗜書如命,博學多才,文學天賦尤為出眾。宋明帝泰始七年(471 年),其母張尚柔離世,年僅八歲的蕭衍竟三日不食。 齊武帝永明元年(483 年),二十歲的蕭衍踏入仕途,初為衛將軍王儉東閣祭酒,王儉對其賞識有加。后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云、任昉、陸倕并稱“竟陵八友”。此后一路升遷,擔任過隋王、鎮西將軍蕭子隆咨議參軍等職。后因父喪離職守孝,期滿重歸官場。 二、襄助蕭鸞,力退北魏 齊武帝駕崩后,皇太孫蕭昭業即位,卻荒淫無道。掌權大臣蕭鸞(即齊明帝)欲立新帝,與蕭衍共謀。蕭衍因父曾遭齊武帝猜忌未得善終,心懷怨恨,遂應之。蕭鸞先后廢殺蕭昭業、蕭昭文,自立為帝。蕭衍因功封爵建陽縣男,食邑三百戶。 齊明帝建武二年(495 年),北魏將領王肅、劉昶犯司州,蕭衍任冠軍將軍、軍主,為江州刺史王廣之偏帥救援。眾人于距義陽百余里處,懼北魏軍勢強盛,蕭衍提議駐下梁城,后又請纓率精兵前行,成功擊退北魏軍,戰后被任為右軍晉安王司馬、淮陵太守。 三、建梁稱帝,風云乍起 齊明帝死后,東昏侯即位,朝政混亂。蕭衍密派堂舅張弘策至郢州,勸兄長蕭懿早做防備,蕭懿不從。后東昏侯毒殺蕭懿,蕭衍遂起兵襄陽,號召弟弟蕭偉和蕭憺從京城攻至襄陽,暗中制造器械,修繕武備。 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起兵后,蕭衍被任為尚書左仆射、征東大將軍等職。歷經征戰,擊敗東昏侯軍隊。齊和帝中興二年(502 年),蕭衍逼蕭寶融禪位,四月初八于都城南郊祭告天地,登壇受百官朝賀,建立梁朝,改元天監,大赦天下,追尊封賞。 四、在位風云,功過參半 前期,蕭衍政績斐然。 政治上,修訂律法,整頓吏治,調和世族與寒門矛盾,優待宗室,強化中央集權,穩定政局。 軍事上,與北魏多次交戰,鐘離之戰、朐山之戰大勝,提升南梁軍事實力與國際地位。 經濟上,重視農業,召集流民,允許百姓砍樹獵漁,促經濟恢復發展。 文化上,尊經崇儒,重視道佛,積極辦學。其本人文學素養極高,著述頗豐,如《通史》六百卷等,推動文化繁榮。 后期,蕭衍癡迷佛教,多次出家同泰寺,大臣耗費巨資贖回。他大力提倡全民信佛,要求信佛者不殺生、吃素,致佛教高速發展,卻耗費國家財富,影響國家運轉。他對朝政管理松弛,用人不當,致政治腐敗,國力衰退。 五、晚年凄涼,含恨而終 太清二年(548 年),北朝叛將侯景降梁,梁武帝不顧群臣反對接納之。次年,侯景叛亂,囚禁梁武帝于建康臺城。梁武帝因饑餓、郁悶且年事已高,于太清三年(549 年)五月病逝于凈居殿,享年八十六歲,廟號高祖,葬于修陵。 梁武帝一生,前期雄才大略,后期昏聵誤國,其傳奇人生對南朝政治、經濟、文化影響深遠。 |
|
來自: 水雲間ymtkepx1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