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文史天地|漢宛戰爭與中亞汗血馬入華

       惡豬王520 2024-09-27

      2024年4月,在烏魯木齊“2024年文化和旅游消費季”啟動儀式上,來自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的汗血馬馬術表演,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到了汗血馬的魅力(《新疆,“馬”上作為》,中青在線)。其實,汗血馬并非我國本土馬種,原產于中亞,本名“阿哈爾捷金馬”,意為“來自阿哈爾綠洲的捷金人部落培育的馬”(阿哈爾綠洲位于今土庫曼斯坦境內,是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之間的綠洲),因疾速奔跑后脖頸會浸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又名“汗血馬”。它頭細頸高,四肢修長,速度快,耐力強,是戰馬中的極品。目前全球僅存純種汗血馬約4000匹(《汗血馬:從世紀深處走來的獨特馬種》),十分珍稀。中亞汗血馬入華的歷史源頭,可以上溯到我國西漢王朝漢武帝執政時期的漢宛戰爭。

      圖片
      漢武帝時代的漢匈奴戰爭形勢圖

      一、漢宛戰爭的目標之一是奪取汗血馬

      中亞的汗血馬能夠來到中華大地,是在絲綢之路開通不久,由西漢王朝對大宛國發動戰爭奪取的勝利果實。大宛是古西域國名,位于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建于公元前2世紀。那么,西漢與大宛為何大動干戈呢?

      漢宛戰爭的導火索是和平換馬提議遭拒、大宛殺人越貨。西漢初年,北部邊疆時常遭受匈奴侵擾。“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為平定禍患奠定了經濟和軍事基礎。建元三年(前138年),為了聯合西遷的大月氏人夾攻匈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回朝后,在上報沿途見聞時,張騫提及大宛國“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司馬遷《史記》卷123《大宛列傳》)。自此,酷愛良馬的漢武帝初次得知大宛國盛產好馬。這種馬與眾不同,出的汗是血色,先祖是天馬子。絲綢之路開通后,西漢前往西域的使者不斷增多,對該地區的了解愈發深入。“大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示漢使”的情況也被稟告漢皇(班固《漢書》卷61《張騫李廣利傳》)。這一信息不但坐實了大宛國的確出產好馬,而且定位了存養之地貳師城。令人費解的是,這些馬匹還不讓漢使看見。大宛國對待汗血馬的保守態度使這種馬更加神秘,堅定了武帝一定要得到此馬的信念。為了早日圓夢,太初元年(前104年),漢天子遣車令等為使者,“持千金及金馬以請宛王貳師城善馬”(《漢書》卷61《張騫李廣利傳》)。然而,因汗血馬乃大宛的國寶,該國舍不得出售。此外,大宛“去漢可萬里”(《史記》卷123《大宛列傳》),路途遙遠、艱險,西漢的軍隊難以到達。因此,回絕漢廷的要求不至于對大宛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交易失敗激怒了漢使,他們辱罵大宛國王,還砸壞了金馬。宛國的貴臣認為這些不善之舉是對自己國家的蔑視,命令郁成王殺漢使、奪漢物。武帝本想以重金厚禮換取大宛國的寶馬,結果卻“賠了夫人又折兵”。如此有損國威之事令其龍顏大怒,于是興兵征討。

      如果說西漢的外交失利是漢宛戰爭的導火線,那么,弘揚西漢在西域的“威德”則是根本原因。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回來后,向皇上提議在該地區建立“威德”:“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且誠得而以義屬之,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騫言為然。”(《史記》卷123《大宛列傳》)張騫依照生產方式將西域國家分成土著與行國兩類,向帝王分別陳述了它們的國情,進而提出運用道義將這些國家納入西漢的朝貢體系,傳布天子的聲威和恩德。武帝認為張騫所言極為在理,非常高興。此后,漢天子雖然有意加強同西域國家的交往,但囿于道路被匈奴控制,無法與其取得聯系,西域王國歸附西漢的目標沒有進展。突破這一交往瓶頸是在元狩二年(前121年)。漢軍大敗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區,西漢通往西域的道路暢通了。元狩四年(前119年),為聯絡烏孫國、切斷匈奴右臂,并與西域各國取得聯系,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其攜帶了大量錢財布帛,不僅到達了烏孫,還趁烏孫國內亂之際,派副使出使了烏孫以南諸國。此次出訪收獲頗豐。烏孫國派使臣隨同回訪,并向西漢贈送了良馬。康居、大宛、大月氏、安息及大宛東西部諸小國也都紛紛來漢報聘,與西漢建立直接的經濟文化聯系。武帝看到這么多國家前來朝拜,十分喜悅。自此,西漢與西北諸國開始頻繁往來,威德也在悄然傳播。美中不足的是,西域諸國仍未完全擺脫匈奴的控制,且漢朝統治中心距離西域各國遼遠,前者對后者的軍事威懾力小,只能大量派使節聯絡,通過漢物吸引西域諸國前來拜見。基于此,西域國家在處理與漢朝和匈奴的關系時,多“親匈奴而遠漢朝”,這種“勢利”態度自然有礙西漢樹立威德。漢宛和平換馬未遂就是典型表現,此事后患無窮。“宛小國而不能下,則大夏之屬漸輕漢,而宛善馬絕不來,烏孫、輪臺易苦漢使,為外國笑。”(《漢書》卷61《張騫李廣利傳》)所以,為了鞏固漢廷與西域國家的友好關系,漢武帝認為必須懲罰大宛,且務必取勝。

      圖片
      張騫出使西域圖

      二、漢軍的勝利開啟中亞汗血馬入華先河

      為了得到宛馬,更是為了捍衛大漢在西域的“威德”,太初元年(前104年)和太初四年(前101年),漢武帝派大將李廣利率軍兩次討伐大宛。第一次戰敗,第二次獲勝。作為得勝者,西漢贏得了公馬與母馬3000多匹。由是,中亞的汗血馬第一次來到中原王朝,武帝稱其為“天馬”。

      漢宛戰役不僅使得中亞的汗血馬首次入華,還揭開了中亞王國向中原王朝朝貢汗血馬的序幕。漢宛之役彰顯了漢廷的實力,扭轉了此前大宛對匈奴和漢朝親疏有別的局面。太初四年(前101年),大宛國貴人立蟬封為宛王,“而遣其子入質于漢。漢因使使賂賜以鎮撫之”(《史記》卷123《大宛列傳》)。同時,“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漢書》卷96《西域傳·大宛國》)。宛王將自己的兒子送到西漢做人質,還相約每年進貢兩匹汗血馬,此舉象征大宛承認西漢的宗主身份并忠貞不渝。關于這一約定的踐行情況,史書中未見詳細記載,但《漢書》提及,漢武帝時期“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班固《漢書》卷96《西域傳》),說明皇家在當時確實擁有很多汗血馬。此后,伴隨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及絲路貿易的繁榮,中亞的“要沖”地位日益顯露。為了保持和鞏固與中亞王國的朝貢關系,從西漢至明朝,中華大地無論處于統一還是割據狀態,各政權總會積極邀請中亞王國前來朝貢,而后者也以得到中原王朝的冊封為政權合法性的象征。這樣,曾經以“戰利品”身份現身中原的汗血馬,又化身為來自中亞王國的珍貴貢品,沿絲綢之路陸續進入中國,以示中亞王國對中央權威的認同和對朝廷的忠誠。通過這種方式入華的汗血馬總數約在萬匹左右(侯丕勛《汗血寶馬研究:西極與中土》)。

      三、中亞汗血馬入華影響巨大

      中亞汗血馬在西漢時期先后以“戰利品”和“貢品”身份進入中原,這一事件對中華大地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一,汗血馬的傳入為改良中原馬種作出了貢獻。在冷兵器時代,馬匹屬于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支柱之一。由于中原地區缺馬,西漢在與匈奴的較量中長期處于劣勢,汗血馬的引入則助力漢朝與匈奴抗衡。李廣利從大宛奪得的3000多匹汗血馬,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剩1000多匹。武帝令將汗血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草原馬雜交,培育出山丹軍馬。中原馬種的品質由此得到大幅度改進和提高,騎兵也由以前的輔助兵種變為戰場主力,漢朝的國防實力大增。此后,隨著汗血馬的陸續輸入及參與馬種改良,我國馬匹有相當數量都擁有汗血馬的基因。

      圖片
      陜西省興平市茂陵博物館西漢鎏金馬

      第二,汗血馬的傳入直接帶動新作物進入中原。中華大地本沒有苜蓿這種農作物,伴隨汗血馬東來,其最喜愛的這種草料被引進中原。《史記·大宛列傳》載道:大宛左右諸國,“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從這一記載可知:汗血馬最喜愛的飼料是苜蓿;漢使將苜蓿種子從西域帶到中原;漢武帝是中國最早下令種植苜蓿的人;隨著天馬數量愈益增多,飼料的需求量相應增大,苜蓿被廣泛種植。苜蓿的引進既解決了汗血馬入華后的飼草問題,又為我國增添了一種新的農作物品種。

      第三,汗血馬的傳入為中國傳統馬文化再續新篇。我國的馬文化源遠流長。野馬的馴養始于漁獵時代,在新石器時代的石刻上出現了最早的策馬者。隨著馬逐漸融入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國形成了獨特的馬文化。其內涵十分豐富,主要包括相馬學、馴馬學、牧馬學、賽馬學、賞馬習俗、馬具與裝飾品、交通和商業用途中的馬、生肖學中的馬、馬崇拜、馬政制度、文學藝術中的馬、戰馬等等(黃淑潔《中國傳統馬文化內涵及象征寓意研究》)。當中亞汗血馬進入中原后,其速度快、耐力強、富有靈性的特質很快受到西漢文人雅士的瞵視,謳歌汗血馬精神的詩歌和雕塑等作品開始出現。

      汗血馬東輸使詠馬的詩篇更為豐富。我國古代的詩歌中,許多內容都與馬有關。如西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詩中的騅就是項羽的坐騎烏騅馬,也是我國古代的名馬之一。烏騅馬跟隨項羽南征北戰,建立了無數功勛。在兵敗垓下前夕,項羽作了這首《垓下歌》,戀戀不舍地與愛馬訣別,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涼。汗血馬初到中原后,漢武帝大喜,專門作了一首《西極天馬歌》:“天馬徠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該詩通過描述一匹汗血馬從西域大宛國到來的故事,贊美了它的忠誠、勇氣、堅定和德行,字里行間洋溢著武帝的愛馬之情。

      汗血馬東輸還引起我國古代馬藝術造型的變化。馬為我國早期雕塑中的重要題材。從出土的文物來看,秦與西漢初年的馬,個頭矮、四肢短、脖子粗。而自漢武帝引進汗血馬起,馬的形象開始變得優美起來:高頭曲頸、寬胸壯腹、四肢修長。可以說,汗血馬的到來使中國馬的藝術造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981年,在陜西省興平市漢武帝茂陵東側第一號無名冢中,出土了一匹西漢銅鑄鎏金馬。其高62厘米,長76厘米,重25.55千克。這匹馬無鞍無韉,無拘無束作站立狀,情態十分神駿,昂著頭,翹著尾,口微張,做工非常精細,就連口中細小的6顆牙齒都看得非常清晰。據考證,鎏金馬應是飼養在上林苑或御廄中的大宛天馬的藝術造型(《咸陽文物:西漢鎏金馬》,咸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以漢武帝時期歌詠汗血馬的藝術作品為開端,伴隨中亞汗血馬的持續輸入,中原大地漸漸掀起一股汗血馬文化熱潮,為中國傳統馬文化增添了新鮮血液。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8期

      張丹,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版式:劉  丹  李  楠

      責編:王封禮

      審核:姚勝祥

      總監:丁遠紅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人妻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资源| 又大又黄又粗高潮免费|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日韩幕无线码一区中文| 国产裸体XXXX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97欧美精品系列一区二区| 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 草裙社区精品视频播放|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性欧美牲交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四虎影视一区二区精品| 四虎影视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AV无码AV在线影院| 无套内谢少妇毛片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久免费热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不| 国产精品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下载|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综合有码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又爽又黄无遮拦成人网站|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视频| 中文字幕制服国产精品|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999日本久久久影院|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国产| 亚洲AV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视频观看免费网站|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