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群體中瘀血現象較為普遍,談及活血化瘀,有一個經典方劑是無法回避的,那就是桂枝茯苓丸。這個方子源自1800多年前的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專為治療陽氣不足、陰寒內盛引發的血瘀證候而設。作為中醫歷史上的著名方劑,今日我們鄭重地向大家介紹它。桂枝茯苓丸在市場上已有中成藥形式,同名銷售。 桂枝茯苓丸的組成包括: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其中,桂枝作為君藥,以其辛溫發散之性,既能散寒,又能補充心陽,溫通經脈,確保心陽得以順暢布散全身。寒氣凝滯血脈,如同水在低溫下結冰,形成瘀血,桂枝則能有效驅散這種寒凝,同時其溫陽能力針對陽氣不足、陰寒內盛的病機,奠定了整個方子的治療基調。 桃仁與茯苓作為臣藥,桃仁入血分,擅長活血化瘀,能化解凝結的瘀血;茯苓則利水滲濕,為痰水找到出路,因為“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赤芍與丹皮作為佐藥,它們淡淡的紅褐色表明能入血分,協助桃仁增強活血化瘀之力,同時丹皮還能涼血,清除血瘀日久產生的熱邪。 在古代,這些藥材需打成粉,以白蜜煉蜜為丸,白蜜作為使藥,調和諸藥。現代臨床上,桂枝茯苓丸常被用于治療子宮肌瘤,如中醫前輩岳美中先生的一則醫案所示:一位趙姓女士,因未及時治療子宮肌瘤,導致肌瘤增大、腰圍變粗、月經不規律,經血暗、量少伴血塊。岳美中先生診斷其為瘀血停滯,以桂枝茯苓丸治療,最終肌瘤縮小至消失,月經恢復正常。 桂枝茯苓丸不僅限于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還能廣泛應用于皮膚科問題(如痤瘡)、男科問題(如前列腺增生)及血管問題。只要辨證準確,桂枝茯苓丸都有機會發揮作用。其性質溫和,所用藥物均無峻猛之性,是活血化瘀的緩劑,且整體偏溫,特別適合寒凝血瘀證。若一個人常感寒冷、畏寒怕冷,或有貪涼、穿衣單薄等不良習慣,久之損傷陽氣,形成寒邪凝滯、瘀血內停,舌質暗、舌苔白,此時服用桂枝茯苓丸頗為適宜。 ![]() 主任介紹 我始終相信,醫生的使命不僅是治病救人,更是傳遞關愛與希望。我愿意盡我所能,幫助每一位需要我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