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其三) 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本詩是杜甫創作的反映鄉村題材的五言詩,是創作于陜西省延安市富縣的歷史題材詩歌。富縣當時名為鄜州,杜甫的家臨時寄居在鄜州的羌村之中。 《羌村》格調低沉,最后一聯充滿了悲慟之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杜甫的詩歌以反映社會現實,記錄歷史事件為特色,所以杜甫也被后世稱為“詩史”。 《羌村》創作于公元757年之秋,天寶兵變(安史之亂)開始尚不到兩年。杜甫與王維一樣,在安史之亂后不幸被叛軍俘虜。757年年初,杜甫得以逃離長安,投靠唐肅宗李亨,并被任命為左拾遺。不久,杜甫因為為在陳陶戰役中兵敗的前丞相房琯說情而受到皇帝冷落,之后被貶華州司功參軍。 這一時期的杜甫家寄居在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杜甫回家省親時受到了村中父老的歡迎,大家手中拿著家中僅有的“土特產”看望詩圣杜甫,并與杜甫交流時事,詢問戰爭情況,長安動態等。 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直到公元763年唐玄宗、唐肅宗父子去世一年后才被正式平定。所以杜甫在鄜州探親時尚處于叛亂初期,關中地區的壯丁與年齡稍大些的男童都從軍去了前線,村中只剩下女人與老人,這是本詩格調低沉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戰爭,杜甫詩中的鄉村將是寧靜優美的。比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再比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羌村》屬于創作于陜西延安的經典唐詩。杜甫還創作過另一首與延安(鄜州)相關的經典小詩《月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題目中的“杜詩”指杜甫之詩。杜詩也是東漢時期的官員、發明家的姓名,杜詩主持發明的水排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水動力機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