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北極熊(左)和南極企鵝(右) 本篇預計閱讀時長 7min,難度 ?? 大家好,我是科學羊,這里是自然博物學第1季第4篇。 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提到極地動物,大家腦海里最先浮現(xiàn)的常常是企鵝和北極熊。 這兩種動物似乎早已成為南北兩極的代言人,一個代表南極冰雪中的群體生活,另一個象征著北極荒原上的孤獨王者。 那么,你能輕松地分辨出它們分別屬于哪個極地嗎? 北極熊名字里有“北極”二字,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北極熊生活在北極,而企鵝自然屬于南極了。 然而,這個問題并不只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簡單。 為什么南極沒有北極熊? 北極沒有企鵝? 讓我們從這些謎團開始,踏上一段神秘的極地之旅。 01 南極與北極:隔海相望,物種天塹 第一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南極與其他陸地之間的距離過于遙遠,北極熊根本沒有辦法跨越廣闊的海洋前往南極。 也就是說,我北極熊也走不過去呀! 再加上南極的極端寒冷環(huán)境和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即使北極熊能夠游過去,也未必適應那里的生活。 所以,南極沒有“南極熊”,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北極雖然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企鵝,卻曾經有一種與企鵝外貌十分相似的動物——大海雀。 大海雀 事實上,英語里的“企鵝”(penguin)這個詞,最初就是用來指代大海雀的。 而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南極企鵝,是后來的鳥類學家誤將這個名字賦予了南方的一種會游泳的鳥類。 02 大海雀:北方的“企鵝” 大海雀,這種曾經生活在北極的生物,外貌和行為與企鵝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它們的頭部和背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白色的,外表看上去與企鵝幾乎毫無差異。 同樣,大海雀也無法飛行,但它們在水中的游泳速度極快,善于捕食海魚。 而在陸地上,大海雀行動遲緩,走路時甚至需要借助翅膀的力量才能穩(wěn)住身形。 格拉斯哥開爾文格羅夫美術館和博物館中的大海雀及卵標本 這是一種不懼怕天敵的動物。由于體型較大且靈活,它們在水中基本上不受威脅,除了極少數(shù)北方的老鷹和海豚外,幾乎沒有捕食者。 然而,天敵不多并不意味著它們能高枕無憂。正是因為其陸地行動緩慢,人類的到來對它們的命運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 03 大海雀的悲慘命運:滅絕的警鐘 最早,大海雀和人類相安無事。 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人類狩獵大海雀的行為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然而,隨著人口增長和捕獵技術的進步,人類的獵殺效率大幅提升。 大海雀不僅肉質美味,蛋也十分受歡迎。 大海雀站著大概有人的一半高。圖片來源:prehistoric-fauna.com 更重要的是,由于它們在陸地上行動笨拙,捕捉起來極為容易。 狩獵活動逐漸加劇,到了大約公元8世紀至9世紀(相當于中國唐代末期),人類開始大規(guī)模地獵殺大海雀。 據(jù)傳,那個時期的大海雀數(shù)量龐大,甚至在某些海島上密集到讓人無法踏足地面,除非踩在它們的身上。 捕獵大海雀就如同撿石頭般輕松,隨手一抓便可捉到幾只。然而,正是這種“容易捕獵”的特性,加速了它們的滅絕過程。 到了19世紀中期,大海雀的數(shù)量已驟減到難以尋找的地步。 1844年7月,在冰島,一個小島的岸邊,三個漁民發(fā)現(xiàn)了最后一對正在孵蛋的大海雀。 漁民迅速撲上前,試圖抓住這對鳥兒。雖然它們嘗試逃跑,但速度太慢,最終還是落入人類之手。 而它們正孵化的一窩鳥蛋也在爭斗中被踩得粉碎。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這對鳥兒就是世界上最后一對大海雀。 自此,這個曾經廣泛分布于北極及歐洲的物種,徹底消失在人類視野中。 04 被遺忘的物種 大海雀的滅絕令人痛心,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消滅這個物種后,人類竟然迅速忘記了它們的存在。 在長達1000多年的狩獵歷史中,漁民和水手們留下了許多關于大海雀的記錄。 然而,當大海雀逐漸消失后,人們竟開始懷疑它們的存在。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盡管大海雀曾是北方海域最常見的鳥類之一,但由于其太過普遍,人們當時并未覺得需要保存它們的標本。 等到大海雀即將滅絕時,才匆匆開始收集它們的遺骸。 今天,全球范圍內僅存75件大海雀皮毛標本和75個大海雀蛋標本。至于完整的骨骼,更是寥寥無幾。 大海雀的最后一對標本——它們的內臟,現(xiàn)在被保存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博物館里,供后人憑吊和反思。 一本 1908 年的書中記載的大海雀骨架。 雖然大海雀已經成為歷史,但今天,企鵝頂替了它們的名字,繼續(xù)在南極冰原上生活。 我們平時所說的“企鵝”,其實指的是18種不同種類的鳥,它們被統(tǒng)稱為企鵝。盡管如此,只有兩種企鵝真正生活在南極大陸——皇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 或許,企鵝的存活是對大海雀的某種彌補,但我們依然無法忽視的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界造成的破壞力是多么強大。 大海雀的故事是一個悲劇,但也提醒著我們,每一個物種的消失都不是偶然,都是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深遠影響。 總結: 今天,我們可以在博物館里通過大海雀的遺骸,想象它們曾經在北方海洋中的活躍身影,但這些都只是歷史的殘片。 大海雀的滅絕告訴我們,自然中的每一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一旦失去,便無法挽回。 對于那些依然生活在南北兩極的生物,比如企鵝、北極熊,我們是否能更加珍惜它們的存在呢? 面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日益增加,如何保護這些珍貴的生物,不讓它們重蹈大海雀的覆轍,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后,或許你可以和家人一起探討,究竟那兩種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分別是什么? 或許這也是我們在保護自然中能邁出的第一步——從認識它們開始,走向更深刻的理解和保護。 好,今天就先這樣啦~ 科學羊?? 2024/10/04 祝幸福~ 參考資料: [1].本期知識來源-徐來·給孩子的博物學|訂閱得到專欄可享用會員 「感恩關注,科學羊持續(xù)為您帶來最好的科普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