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存亡之戰》定檔9月30日上映,這是延續《志愿軍:雄兵出擊》的第二部同系列電影作品。 片名從字面上看至少有戰略和戰術兩層意思,戰略上是指抗美援朝戰爭,這是關乎國家民族存亡的立國之戰,戰術上則是指五次戰役中的鐵原阻擊戰。 對于熟悉歷史和軍事的人來說,鐵原阻擊戰和六十三軍都不神秘,但對于普通觀眾來說,由于鐵原阻擊戰在過往影視劇中較少出現,就顯得有些神秘了。 因此,《志愿軍:存亡之戰》三大看點就是神秘之戰、神秘之師和神秘戰術。 一、神秘之戰 一般說起抗美援朝戰爭,受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影響,國內大部分觀眾比較熟悉的是前期二次戰役中的松骨峰戰斗和后期上甘嶺戰役。 實際上,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共有11次大型戰役,其中前五次戰役是決定性的,基本上一舉奠定了抗美援朝的最終結果和朝韓最后的版圖。 近些年,隨著抗美援朝題材影視劇的不斷涌現,國內觀眾開始慢慢了解更多可歌可泣的戰斗,電影《長津湖》描寫了二次戰役中的東線戰場,電視劇《偵察英雄》再現了一次戰役中的東線黃草嶺之戰,電影《狙擊手》刻畫的則是抗美援朝中期的冷槍冷炮運動。 《志愿軍:雄兵出擊》主要圍繞一次和二次戰役展開,將重點放在了入朝首戰溫井之戰和二次戰役中的松骨峰、龍源里、三所里之戰。 《志愿軍:存亡之戰》的歷史背景是三次戰役到五次戰役,這幾次戰役中在軍史上比較有名的有漢江阻擊戰、橫城反擊戰、砥平里之戰、一八零師之敗和鐵原阻擊戰。 從戰果上看,三次戰役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四次戰役有勝有敗,五次戰役前期比較順利,后期面對敵軍反擊出現了混亂導致一八零師的慘敗,最終志愿軍依靠慘烈的鐵原阻擊戰擋住了敵軍的瘋狂反撲,保住了前五次戰役的成果。 可以這么說,前五次戰役奠定了抗美援朝最終的結果,五次戰役則是前五次戰役的收尾,在五次戰役中最關鍵的戰斗就是鐵原阻擊戰,如果這次戰斗失敗,志愿軍將后退幾百里無險可守,在前五次戰役獲得的勝利成果將會大打折扣,對抗美援朝戰爭的走向影響極其深遠。 可能由于五次戰役高開低走和一八零師慘敗這些因素,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鐵原阻擊戰并不很熱門,這就導致了鐵原阻擊戰在軍迷和歷史愛好者眼里地位很高,但在大多數普通觀眾那里卻蒙上了一些神秘面紗。 二、神秘之師 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后有五個批次志愿軍入朝作戰,一共有27個軍共計85個師,同樣受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影響,“萬歲軍”三十八軍名氣最大,打了上甘嶺戰役的十五軍同樣威名赫赫,其他主力部隊如三十九軍、四十軍、二十軍、二十七軍、十二軍、六十七軍以及五十軍也都各有代表性戰斗。 在27個軍當中,單論戰績的話,一共斃傷俘敵三萬兩千多人的六十三軍位居中游,該軍在朝鮮戰場最佳代表戰斗就是鐵原阻擊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鐵原阻擊戰意義重大,但六十三軍在普通觀眾那里同樣名氣不大,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六十三軍前身是華北軍區第三縱隊,往前推是晉察冀野戰軍三縱,再往前則是冀中縱隊,由于各方面原因,華北軍區部隊沒有成為第五野戰軍,這就導致名氣和影響力沒有四大野戰軍那么大。 華北軍區部隊在解放戰爭中沒有華野、東野、中野和西野那么多經典戰例,在三大戰役中只在平津戰役中亮相還不是主力,所以華北軍區各部隊確實名聲不顯。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六十三軍在鐵原阻擊戰中居功至偉,但在此之前的一八零師慘敗過程中,從一八零師右翼撤退的六十三軍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責任。 此外,六十三軍軍長傅崇碧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之前在名將如林的我軍戰將中同樣名聲不大,在1955年授銜中被授予少將。 因此,不論是部隊歷史還是文學影視作品宣傳上,六十三軍相對于三十八軍、十五軍等天下名軍,在普通觀眾那里也有些神秘之師的感覺。 三、神秘戰術 在五次戰役后期,面對瘋狂反撲的美軍,全線后退的志愿軍必須扼守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鐵原,而這個關鍵點同樣是敵人重點進攻的區域。 六十三軍在五次戰役前期減員嚴重,此時只剩下兩萬多人,而美韓軍則集中主力四萬多人,敵眾我寡不說,火力配置更是天壤之別,但面對此時紛紛后退和急需休整補給的各部隊,六十三軍接到的命令是“就算全軍打光,也要堅守陣地10-15天”。 如果按照普通防御作戰的戰術,面對士氣正旺、裝備精良且人數占優的美韓軍,堅守十天到十五天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但命令又是死命令,不管犧牲多大都要完成。 為此,六十三軍一八九師用鐵血大無畏的精神打出了一個很難被其他部隊復制的防御戰術,被一些戰爭研究學者稱之為“飛舞的鏈條”, 一八九師將全師戰斗人員分成二百多個戰斗小組分別堅守二百多個小陣地,執行堅守到底的任務。 美軍面對二百個多防御陣地難以使用他們擅長的快速突進,為了保證自己的側翼和后方安全,他們必須將每個小陣地徹底拔除才能放心大膽前進,但這將大大遲滯他們的進攻速度,用美軍一位軍官的話說,他們仿佛陷入了無法發力的陣地沼澤,總是找不到核心目標,但又發現目標到處都是,只能硬著頭皮一個一個目標去打。 為什么說這種戰術難以復制,因為堅守每個小陣地的戰斗小組都必須堅決執行“人在陣地在”的任務,每一個陣地的丟失意味著每一個戰斗小組都要戰斗到最后一刻,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并不是每一支軍隊都能具備的。 在堅守陣地同時,六十三軍還抽調戰士對美韓軍陣地進行夜襲和反突擊,不斷拉扯對方,將敵人牢牢困在鐵原一線。 六十三軍用全軍為代價為兄弟部隊爭取了重新集結休整的時間,鐵原阻擊任務完成后,志愿軍全線反擊將美韓軍擊退,保住了前五次戰役的勝利成果。 《志愿軍:存亡之戰》用一部電影再現朝鮮戰場上那場神秘的戰斗、神秘的部隊和神秘的戰術,值得推薦。 |
|
來自: 江南一魚6jvvqc >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