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發現周圍90%的家庭都在帶孩子外出旅游。有的家庭甚至父母雙方請假,或者至少一方請假,就為了能帶孩子出去'開開眼界'。我不禁感慨,原來現在很多家長都把旅游和物質供給當成是'富養孩子'的標準了。 01 窮人的富養:物質的充足供給 我有一個朋友小張,是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小張經常跟我說,他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出生開始,小張就給孩子買進口奶粉、名牌尿不濕,到孩子稍大一點,小張又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什么鋼琴、英語、跆拳道,樣樣不落。 我說你這也太殷勤了吧,孩子學這么多合適嗎?小張非常認真地跟我說:'現在不給孩子最好的,將來孩子怎么能贏在起跑線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啊!' 小張的想法,代表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心聲。在他們看來,窮人要想翻身,唯有給孩子創造一個富裕的物質環境,讓孩子從小就習慣優越的生活品質,長大后才能靠自己的本事賺大錢。所以,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可能吃穿用度要比真正的富二代還奢侈。 但是,事實真的如窮人想的那樣嗎?孩子只要從小錦衣玉食,將來就能成為人上人?恐怕未必!過度的物質供給,很可能反而會讓孩子養成驕奢淫逸的性格,無法吃苦耐勞。我就見過這樣的例子:一個同事家境不太好,但是為了讓兒子在幼兒園里有面子,非要給他買名牌童裝、高檔玩具。兒子上小學后,因為見識過了太多的'好東西',總覺得同學穿的,玩的,都是'土貨',看不起來自農村的同學。漸漸地,這個孩子變得虛榮、自私,難以融入集體。你看,這樣的富養,不僅沒讓孩子成長,反而毀掉了孩子的人格! 02 富人的富養: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 跟窮人的作風不同,真正的富人很少在孩子身上做無謂的攀比。他們更愿意花時間,教會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真相和游戲規則。 馬云曾經講過他教育孩子的一個細節。一次,馬云的兒子考了全班第二,兒子興沖沖地跑回家,以為爸爸會表揚他。誰知馬云聽后,臉色一沉,批評兒子'還不夠努力'。兒子委屈地說:'我已經很努力了啊,只差一點點就是第一名了。'馬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是第二名還是第一百名,重要的是你是否竭盡全力,戰勝了自己。' 馬云的教育方式,讓我深受啟發。窮人家的孩子,總是被灌輸一種觀念:只要考第一,就是好孩子,就能出人頭地。而富人卻告訴孩子,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盡力,有沒有突破自我。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窮人家的孩子,很可能會為了一時的榮譽而急功近利,最后迷失自我;富人家的孩子,卻更懂得腳踏實地,追求真正有價值的人生目標。 03 真正的富養并非金錢的堆砌 通過對比窮人和富人的教育方式,我越來越明白:所謂的'富養',并不是簡單地用金錢堆砌出來的,而是要從精神層面去澆灌、滋養孩子的心靈。 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要教會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明白,你所擁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是父母辛勤勞動的結晶。做人要懂得感恩,要學會珍惜和付出。 我們還要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從來不是十全十美的,你必須學會用自己的力量去應對各種挑戰。與其躺在父母給你創造的'溫室'里,不如主動走出去,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鍛煉自己的意志和品格。只有經歷了風吹雨打,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04 寫在最后 每當看到身邊的孩子,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究竟什么才是對孩子們最好的富養?是讓他們過早地陷入攀比的漩渦,還是讓他們看清世界的本質,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答案其實很簡單,卻又無比深刻。 對孩子的富養,不在于你給了他多少錢,而在于你給了他多少智慧和力量,讓他能夠從容地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擁有戰勝一切的勇氣。我相信,唯有這樣的孩子,才能真正遨游在廣闊的天地,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你說呢? |
|
來自: 新用戶8785259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