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評價國畫的角度和方法:
一、畫面構圖
1. 布局合理性 - 觀察畫面的整體布局是否和諧、平衡。例如,在一幅山水畫中,山、水、樹、石等元素的分布應自然得當。如果畫面重心過于偏向一側,可能會給人不穩定的感覺,但若是有意為之且能通過其他元素的呼應達到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如馬遠的“馬一角”構圖,以局部表現整體,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則是一種創新和高妙之處。 - 各元素之間的疏密關系也很關鍵。疏密得當能引導觀眾的視線,如畫面中密處可表現繁茂或深邃,疏處可體現空靈或開闊。像元代倪瓚的山水畫,常以簡潔的筆墨勾勒出幾棵枯樹、一座孤亭,大片留白之處卻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2. 空間感營造 - 對于國畫中的空間表現,要考量畫家如何通過虛實相生的手法來體現遠近、高低等空間層次。在花鳥畫中,比如畫一群鳥棲息在枝頭,前面的鳥可能畫得比較實,細節豐富,后面的鳥則逐漸虛化,以此表現出空間的縱深感。 - 在山水畫里,近景通常畫得較為細致、具體,隨著景物向遠處推移,筆墨逐漸簡略、清淡,如郭熙提出的“三遠法”(高遠、深遠、平遠),畫家運用不同的視角和筆墨處理方式來展現廣闊的山水空間,使觀者仿佛身臨其境。
二、筆墨運用
1. 筆法技巧 - 筆法的豐富性是評價的重要方面。畫家通過中鋒、側鋒、逆鋒等不同的用筆方式來表現物體的形態、質感和神韻。中鋒用筆圓潤飽滿,適合勾勒線條,如在人物畫中描繪人物的輪廓;側鋒則能產生豐富的墨色變化,在表現山石的皴擦時常常使用。 - 線條的質量也是關鍵。好的線條應富有節奏感,或流暢灑脫,或凝重古樸。例如吳道子的線條被稱為“吳帶當風”,其線條流暢飄逸,富有動感,能夠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衣袂飄飄之感。 2. 墨法表現 - 墨分五色,即焦、濃、重、淡、清。畫家通過對墨色濃淡干濕的巧妙運用來表現物體的光影、體積和質感。在水墨畫中,濃墨可用來表現深沉厚重之物,如黑夜中的山巒;淡墨則可表現煙霧、水汽等空靈的事物。 - 積墨和破墨是兩種常見的墨法技巧。積墨是通過層層疊加墨色來增加畫面的厚重感和層次感,如黃賓虹的山水畫,通過多次積墨,使畫面墨彩斑斕,韻味無窮;破墨則是趁濕用濃墨或淡墨相互破染,產生墨韻的變化,如先用淡墨畫出物體形狀,再用濃墨在淡墨未干時進行破染,使墨色相互交融滲透。
三、色彩運用
1. 色彩搭配 - 在國畫中,色彩的搭配要協調統一。傳統國畫色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工筆重彩畫中,常常使用鮮明而純凈的色彩,像石青、石綠、朱砂等礦物質顏料。這些色彩的搭配要遵循一定的美學原則,既要對比強烈又要和諧統一。例如在一幅工筆花鳥畫中,紅花綠葉的搭配是常見的,但畫家需要通過色彩的濃淡、面積大小等的調整,使紅與綠相互映襯而不顯得刺眼。 - 色彩還可以傳達情感和意境。暖色調如紅、黃等可營造出熱烈、歡快的氛圍,冷色調如青、藍等則可表現出清冷、幽靜的意境。在一些表現秋景的山水畫中,畫家可能會多用赭石、藤黃等偏暖的色彩來表現秋天的溫暖與蕭瑟并存之感。 2. 色彩與墨韻的關系 - 墨與色的相互關系是國畫色彩運用的獨特之處。“墨不礙色,色不礙墨”是理想的境界。在寫意畫中,墨色常常起到主導作用,色彩則起到輔助和點綴的作用。例如齊白石的寫意花卉,以墨色為主表現花卉的枝干和葉子的形態,再用鮮艷的色彩點染花朵,墨與色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四、主題與意境
1. 主題表達 - 明確畫面的主題內容,看畫家是否準確地傳達了想要表現的事物或思想。在人物畫中,畫家可能想要表現歷史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社會風貌等。例如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通過細致描繪韓熙載夜宴的場景、人物的神態和動作,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的貴族生活和韓熙載復雜的心境。 - 在花鳥畫中,主題可能是對生命的贊美、對自然的熱愛等。畫家通過對花鳥的描繪,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如八大山人的花鳥畫,他筆下的鳥常常是白眼向天,這獨特的形象表達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孤傲的心境。 2. 意境營造 - 意境是國畫的靈魂所在。它是畫家通過畫面元素所營造出的一種精神境界和藝術氛圍。意境的營造與畫家的文化素養、人生經歷和審美觀念密切相關。一幅好的國畫能讓觀者感受到一種超越畫面本身的情感共鳴和精神享受。例如王維的詩畫,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著稱,他的山水畫中充滿了空靈、悠遠的意境,讓觀者仿佛置身于寧靜的山水之間,感受到自然的寧靜與和諧。
五、畫作的創新性與傳承性
1. 創新性 - 看畫家在構圖、筆墨、色彩、主題等方面是否有創新之處。在現代國畫中,許多畫家嘗試將傳統國畫與現代藝術元素相結合,如林風眠將西方繪畫的構成和色彩觀念引入國畫創作,創造出了獨特的風格。創新可以體現在對傳統技法的突破、新的表現形式的探索或者新的題材的挖掘上。 - 創新還包括對傳統觀念的更新,例如在表現當代社會生活題材的國畫作品中,畫家需要用新的視角和表現方式來反映現代社會的多元性和復雜性。 2. 傳承性 - 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秀的國畫作品應體現出對傳統的尊重和傳承。畫家在筆墨技法、構圖法則、審美觀念等方面應能從傳統國畫中汲取營養。例如當代畫家范揚,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和精神內涵,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風格和時代特色。
六、畫家的個人風格
1. 風格獨特性 - 成熟的畫家往往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可以從畫面的整體風貌、筆墨特點、色彩偏好等方面體現出來。例如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以豪放灑脫、不拘一格的筆墨風格著稱,他的畫作與其他畫家明顯區分開來。 - 畫家的個人風格也是其藝術追求和個性的外在表現。石濤的山水畫充滿了“我自用我法”的創新精神,他獨特的構圖、靈動的筆墨展現出他對山水獨特的理解和感悟。 2. 風格的穩定性與發展性 - 畫家的個人風格在一定時期內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樣便于觀眾識別和理解。但同時,畫家也應在自己的藝術生涯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的風格。例如張大千早期的畫風較為清麗秀雅,后來他游歷各國,吸收了西方繪畫的元素,并深入研究敦煌壁畫藝術,畫風逐漸變得雄渾壯闊,他的風格發展體現了他不斷探索和創新的藝術歷程。 |
|
來自: 新用戶19916049 > 《待分類》